2021年5月25日,中核鈦白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0.91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6.16億股。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將全部投向循環化鈦白粉深加工項目、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資源循環項目、年產50萬噸磷酸鐵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單位:萬元
其中,年產50萬噸磷酸鐵項目因為投資總額最多,受到關注。
投資年產50萬噸磷酸鐵項目
公告顯示,年產50萬噸磷酸鐵項目總投資38.30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金額33.85億元。項目建設周期為36個月,其中一階段10萬噸/年磷酸鐵建設周期24個月,二階段40萬噸/年磷酸鐵建設周期36個月。
項目利用鈦白粉副產品硫酸亞鐵作為生產磷酸鐵的原材料,結合中核鈦白未來自產的水溶性磷酸一銨(水溶肥)生產磷酸鐵鋰的前驅材料磷酸鐵,可大幅降低磷酸鐵的生產成本。
據了解,磷酸鐵作為磷酸鐵鋰
電池正極材料的前驅體,其發展與磷酸鐵鋰的市場需求緊密相關。
其實早在今年2月,中核鈦白就曾發布《關于投資建設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的公告》,當時預計的總投資為121.08億元。之后,中核鈦白還收到深交所有關此投資議案的關注函。
深交所要求中核鈦白說明公司跨界進入磷酸鐵鋰領域的可行性,以及該項目預計產量是全國現有產量三倍以上的合理性。
對此,中核鈦白回復稱,公司投資建設磷酸鐵鋰項目的可行性體現在專業人才儲備深厚、生產工藝技術成熟、原材料供應穩定、市場前景廣闊4個方面。
而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的總產能設計,主要基于東方鈦業已建及擬建鈦白粉粗品產能,以充分消納東方鈦業鈦白粉粗品生產所產生的硫酸亞鐵、廢硫酸等副產品。具體來看,一期項目實現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預計于2023年投產;二期、三期項目的建設將根據東方鈦業年產20萬噸鈦白粉粗品建設投產情況、磷酸鐵鋰市場實際容量及需求等情況審慎推進實施。
中核鈦白為何跨界?
公開資料顯示,中核鈦白成立于1989年,是中國著名的鈦白粉生產企業,主要產品為高檔金紅石型鈦白粉,產品廣泛用于涂料、塑料、橡膠、油墨、造紙等領域,擁有甘肅嘉峪關、甘肅白銀、安徽馬鞍山三大生產基地。
財報顯示,中核鈦白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7.16億元,同比增長10.03%;歸母凈利潤4.75億元,同比增長10.27%。今年一季度,中核鈦白實現營業收入12.36億元,同比增長49.53%;歸母凈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長77.29%。
中核鈦白之所以選擇跨界,是因為鈦白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酸、硫酸亞鐵等廢料,經過加工可制成磷酸鐵鋰,節省廢物處置成本的同時,還減少了生產成本。
而受益于鈦白粉價格的持續走高,除了中核鈦白之外,鈦白粉企業龍蟒佰利、安納達也有投資磷酸鐵鋰。
磷酸鐵鋰迎來需求增長大年
中汽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國內新能源車累計銷量73.2萬輛,同比大增249.2%,由此帶動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大增近241%。在此背景下,上游原材料企業市場需求也在提高。
考慮儲能、3C消費電子以及傳統工業等其他碳酸鋰應用場景,預計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量將達124 萬噸,是2020年的3.6倍。
一份研報指出,2021年將迎來磷酸鐵鋰需求增長大年,預計同比增長80%,結合新能源車對應的需求和非動力需求,預計2020、2021、2022年磷酸鐵鋰電池總需求分別為52、93、151GWh,對應的材料需求分別為12、22、35萬噸,同比增長40%、79%、62%;2020年底產能約27.9萬噸。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及電池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原材料價格也持續上漲,去年以來,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始終維持在高位。日前,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寧德時代磷酸鐵鋰(LFP)電池報價將提高10%,以反映原材料成本增加。不過后來被寧德時代辟謠。
據業界人士分析,由于供需不平衡,鋰材料價格在未來還可能繼續上揚,甚至再創新高。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