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萬戶,沫子糞土。”
時令小雪,天氣漸冷,大家注意保暖!
新能源汽車產業向來都是波譎云詭,變化莫測,只是今年有些慘。
新能源車企的不景氣,直接導致了上游動力電池產業的“躺槍”。
誠然,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極大的催生了動力電池市場的需求。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下,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呈現了爆發式增長,2009至2018年裝機量從0.03GWh增至到了57GWh,增長超過千倍。
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技術、市場等出現調整時,新能源汽車歷來存在的續航里程、電池安全等問題,不禁加劇了動力電池行業的優勝劣汰,以及市場集中度的提升。
01
比克債務危機引發股市“地震”,余震尚未褪去,沃特瑪又宣布破產。
無論是比克還是沃特瑪,曾經在行業內都是“王者”的存在,可走下“神壇”卻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有意思的是,沃特瑪在宣布破產之前,同樣也遭遇過債務危機。那是在2018年3月,沃特瑪被大批供應商堵門討債。
面對上門討債的供應商時,沃特瑪董事長李瑤表示,砸鍋賣鐵,負責到底,決不食言。
而這場債務危機,可以說直接導致了沃特瑪的破產。
對于債務危機,沃特瑪副總裁鐘孟光曾回應了以下幾點原由:
1、戰略失誤
沃特瑪在快速擴張之時,未能準確預判政策調整會帶來的影響,想以走量的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市場占有率,結果步子邁得太快、有點激進,導致公司出現了資金困難。
2、政策誤判
2016年年底,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做出調整,新增“非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運營需滿3萬公里方可領取補貼”規定。
政策出臺后,沃特瑪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影響,回款周期被延長。因為新能源車跑滿3萬公里需要一年左右時間,補貼申請流程與下游整車廠商回款又需要半年左右時間。
3、資金壓力
除沃特瑪本身外,其旗下子公司的資金回款也不理想,從而進一步影響了沃特瑪的電池款回籠。
4、庫存積壓
沃特瑪在債務危機前,曾大幅提升了生產規模,在整個行業走下坡的情況下,其生產的電池庫存積壓過大,給現金流周轉帶來了壓力。
此外,政策出臺比預期晚,對沃特瑪庫存產生了致命的影響,原來判斷比較樂觀,所以庫存偏高,其中有相當部分電池沒有達到補貼規定電池能量密度要求。這種情況下,下游整車廠也不意愿采購這部分電池,否則將拿不到相應的國補。
5、賬款難收
沃特瑪有不少客戶都是客車廠和物流車企,基本都是大型國企,所以沃特瑪的議價能力沒有優勢,應收賬款催收存在壓力。
02
通過鐘孟光給出的因素不難發現,繞來繞去還是離不開政策的調整。
李瑤曾公開表示,補貼退坡本身并不會對公司造成很大影響,但主要問題是補貼到位時間太長,使得沃特瑪回款周期變長,同時運營公司難以在租賃過程中收取高價,導致運營公司發展困難。
眾所周知,沃特瑪以生產研發磷酸鐵鋰電池為主。
或許由于老東家是比亞迪的緣故,李瑤對磷酸鐵鋰有著情有獨鐘喜愛。
在沃特瑪最輝煌時,李瑤曾說:“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技術路線,多年來只做磷酸鐵鋰,所以我們的電池要比別人的好。”
2015年之前,國家政策對磷酸鐵鋰的支持旗幟鮮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沃特瑪都在享受國家的福利,從而出貨量水漲船高,躋身為全國前三,與比亞迪和寧德時代一絕高低。
借助新能源客車在國內先行推廣、補貼額度巨大的特點,外加自身體量不小的業務,沃特瑪曾經的那點輝煌,便是這么來的。
2016年,新能源汽車被爆出騙補事件后,國家決定出手整治騙補,開始對新能源車補貼做出調整,且逐步退出,客車市場成為重災區。
2017年,新能源客車年銷量較2016年下降了2萬余輛,客車用動力電池需求也因此下降,沃特瑪不幸中招,業務量開始大幅下滑。
2015年之后,三元鋰材料用于車用電池的安全性受到國家認可,三元鋰電池開始統治乘用車市場。
此后,凡能叫出名字的新能源車,基本都選擇的是三元鋰電池。
寧德時代正是這么開始“一騎絕塵”的。
2017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產量達到47.8萬輛,較2016年增長超過20萬臺。在新能源客車市場下滑態勢下,繼續高歌猛進的新能源乘用車成為動力電池業績增長的核心。
沃特瑪受限于技術路線的局限性,沒能對三元鋰電池技術跟進,因此沒能分到市場紅利。由此,沃特瑪業務繼續大量縮水。
這一點,比亞迪和沃特瑪很像,不同的是比亞迪反應比較快,迅速對企業戰略做出了市場調整,及時跟進了三元鋰電池的布局。
03
如果當初沃特瑪能像“老東家”比亞迪一樣,及時跟進對三元鋰的布局,那么今日隨著補貼的逐漸退出,沃特瑪說不定還能“王者歸來”。
倒不是說三元鋰比磷酸鐵鋰強多少,事實上能源密度較低的磷酸鐵鋰電與能源密度較高的三元鋰電池各有優劣;而是在政策做出調整之際,憑借磷酸鐵鋰的價格優勢過渡危機。
只是沒有如果,所謂兵敗如山倒,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說句不好聽的,沃特瑪曾經的那點輝煌,還不是靠拿國家補貼撐出來的。
說白了,就是傳說中的“反向定制”。即整車企業采購沃特瑪電池,沃特瑪再從車企將車買回來,從而實現所謂的“雙贏”。
歸根結底,企業的發展還是要依靠技術創新,而不是過度依賴政策。
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合理利用或許能事半功倍,但不尊重市場規律、只知急功近利地鉆政策漏洞,注定是“秋后的螞蚱”。
產業發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沃特瑪沒能根據產業現狀盲目進行擴張,破產也是早就注定的事。
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肯定還會淘汰一大批泡沫企業。
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發生著巨變,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都加快了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布局,并且已經進入了我國市場。
全球風云已起,當真正的汽車強國較起勁來,誰能在這場戰爭中“逐鹿中原”,現在恐怕沒幾個人敢抱有完美的樂觀心態。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