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來電科技的創始人袁炳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的采訪時曾下了一個判斷,“大戰會先洗掉一批,剩下幾家再來拼,是一個從‘百電大戰’到‘七國之亂’,再到三國殺的過程。
現如今,戰況果然如他所說,隨著資本市場的驟冷和競爭格局的惡化,共享充電寶行業迎來了第一輪洗牌期,大量二三梯隊玩家掉隊。
臨近年關,界面創業又和這位共享充電寶行業的老兵聊了聊,經歷了上一輪快節奏的競爭,如今袁炳松對場景、產品及行業發展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以下是袁炳松的口述,界面創業略加編輯。
“急需”與“剛需”的區別
充電是一個急需的需求,正是因為它是這個特性,那我們就要去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人們在什么場景下,急需的可能性會比較高?
第二,當人在急需的時候,大腦的思考路徑是什么?
第三,他期望獲取服務時的思考順序又是怎樣的?
有時,只要把這些問題思考明白后,很多市場策略就明白了。這其實就是把握人性,依據人性做運營策略支持。
“急需”和“剛需”是有本質區別的。鬧不清楚這個區別所在,公司所制定的一切策略都會是錯誤的。
當方向錯了,就會越走越遠,到時就算想掉頭也要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所以,在沒想清楚方向的情況下就迅猛擴張是非常危險的。
由于硬件的產品升級迭代在充電共享經濟領域成本代價比較大,硬件一旦有大的升級改動,則舊的設備將要退出歷史舞臺。因為共享充電需要考慮新舊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問題。
充電寶共享是有樁的生意和無樁生意的一個結合體。已經投放下去的硬件設備是每個企業未來商業模式延展的一個基礎載體,當這個載體定義錯誤或者有問題的時候,即便是創業者在更新了自己的認知后,明白了其中的邏輯,他所面臨的決策成本也是極其高昂的。這就是智能硬件創業與純互聯網創業之間最大的區別之一。
站在場景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共享充電寶這門生意里,你需要考慮的不僅是用戶的需求,還有商家的,此外,不同場景使用的產品形態也是不一樣的。
比如在商場這樣的場景里,用戶是要不停移動的,這個時候肯定是移動式的充電寶更能滿足他的要求。
但是在餐飲這樣的小場景里呢?用戶如果需要充電,他會做什么?首先是會招手叫服務員過來問他這里有沒有充電寶對吧。那服務員就會告訴他,我們這里有桌面型的,也有機柜型的,你選哪種?對用戶來說,肯定是怎么方便怎么來。所以,在同時有桌面和機柜兩種形態的小場景里,機柜是特別吃虧的。
但是桌面型充電也有問題,它的問題在于它把所有麻煩的事情都留給了商戶,商戶要充電,要給它連WiFi。用不了多久他就會很煩。但對我們這種B2B2C的企業來講,中間那層B是最不能得罪的。你不讓他方便,就是不給自己方便。
所以,我思考的結果就是,過去,大家對小場景的理解都是不夠深刻的,導致我們現在的這些產品形態都是錯的。
創造價值,而不是讓渡價格
充電是個場景化的生意,真正剛需又急需、頻次又高的場景數量是有限的。隨著競爭的加劇,給進場費,場地費(場地租金),分成等都將在所難免,這必將推高行業的成本,惡化企業的財務收益模型。而且即便是做大了,也不可能取消或者減少這個固定的成本開支。這將會成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長期成本。
由于共享充電這個行業,是B2B2C的商業形態,中間這個B有場景使用決定權,因為他們可以決定用誰或者不用誰,主推誰,或者不主推誰。當行業對產品形態止步于創新的時候,行業就會進入到無序的競爭狀態之中。每家共享充電企業都想與商家綁定,獨占充電流量。但對商家來說,用哪一家的服務其實都沒有太大區別。
所以,如果要想在這樣的競爭環境里脫穎而出,就必須為合作伙伴創造出除了充電之外的核心價值出來,只有這樣才有和B端上談判桌的可能。
線下的生意,說到底,本質上是繞不開地產與物業這一層。既然是個地盤的生意,就必須會有和中間這一層洽談價錢或價值這一環節。如果你不能創造出新的價值,那么就只能在價格洽談上糾結。
而價格談判一旦把握不準,或是開了個口子,那后續就有可能把企業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共享充電寶真正的客戶是B端
其實早在2013年我去定義共享充電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沒有想過要單純的靠充電收入來作為我的主要營收。充電是一個基礎,做的好,也只是養家糊口。
你去觀察一下市面上的充電寶,只有來電的充電寶擁有兩塊巨大的平面,即使是我們的帶線充電寶我們也堅持把線做在了充電寶的側面。這是因為我們一直都沒有放棄讓充電寶本身成為一個展示的介質。一個充電寶在一個人的手上,平均滯留2-3個小時,這三個小時的時間里,這塊充電寶離用戶是最近的,它的價值不應該僅僅是充電。
另外,我們最新研發出的小場景產品也承載了來電這一年來思考的結果。它一方面有底座,不需要商家經常充電,一方面當用戶有需求時我們又可以從底座上把它拿起來送到用戶桌上。
最重要的是,我們給它設計了個屏幕,相當于是一個輪播菜單,我們會給商家一個后臺,讓他隨時刪除或更換這個輪播菜單上的內容,那這個想象力就很多了,它一方面可以作為一個推薦菜菜單,一方面也可以做一些小的換量廣告,對商家來說,它不僅僅是一個服務,還有可能為他帶來別的價值,甚至是收益。
過去我一直在想,我們的客戶到底是誰?是用戶嗎?你不得不承認現階段你是很難讓用戶對共享充電寶企業產生忠誠的。
共享充電寶行業真正的客戶應該是B端,所以我們創造的價值也應該是能夠服務B端的。
要創造出充電以外的價值
今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的情況其實是冷靜了下來,但這是件好事,因為當你沒辦法用錢去砸市場的時候,才是一個逼迫你真正去做創新的時候。
如果單純考慮以充電作為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的話,怎么算都只是百億規模,接下來,你必須考慮的是充電+要怎么做。
我本來預想這個行業會經歷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入局階段,此時大家產品形態各有不同,針對的場景也略有區別。
接下來就到了第二個殊途同歸的階段,大家開始越做越像,競爭趨于同質。但后來,大家就會發現這樣不行。因為數據是不會說謊的,你的產品形態都出現問題了還要怎么繼續競爭。
最后就會到達一個分道揚鑣的階段,那時候大家對產品和場景都已經理解的很充分了,接下來你肯定就會思考,為了能夠繼續發展,我還能夠在充電上加點什么?最后可能加著加著,大家就又各走各的路了。
總的來說,共享充電行業經歷這半年多快速的發展,大家對充電的認知都在不斷的升級進化,如何面對未來未知的變化,如何應對未來場地費升高和價值服務創造的變化,是留給我們共享充電人的新課題,如果能夠解決好,解決得當,這必將是一個千億市場規模的好行業。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