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談起魏銀倉的時候,不得不提的是他的豪華朋友圈。無論是爭議中一路向前的“董小姐”、還是國民公公“王健林”,都讓“珠海銀隆”這四個字更加“星光熠熠”。
董明珠曾經這樣評價過銀隆汽車,“只要用銀隆汽車,10年不用換
電池,壞了我給你換”。可見其不一般的信心。
2016年5月14日,在《2017中國汽車論壇》活動現場,銀隆新能源董事長魏銀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闡述了銀隆的商業模式、戰略布局以及自己對于行業的理性思考。
差異化商業模式 打造四方共贏
吸引了眾多眼球的珠海銀隆究竟表現如何?2015年珠海銀隆以黑馬姿態闖入行業第七后,2016年進入前五,純電動客車訂單超過6200輛,同比增長110%。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卷起了鈦酸鋰浪潮。
銷量的攀升除了核心技術外,還源于差異化的商業模式。
魏銀倉表示“銀隆在新能源行業率先淘汰了傳統政府采購的商業模式,它跟過去傳統汽車行業做的分期付款、融資租賃或者叫抵押貸款是一種不同的概念”。
作為商用車的后來者,銀隆新能源推出了“零價供車、十年租賃、十年質保、整車替換、四方共贏”的商業模式。可以說,這樣的商業模式為它的強勢崛起夯實了基礎。
首先引進金融機構提供資金,負責車輛購買,并出租車輛收取租金;第二步公交公司采用租賃的方式運營,根據租賃協議定期向金融機構交付租金;第三步銀隆新能源作為整車企業承擔車輛供應,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10年三電系統的免費更換,進行24小時保姆式的服務,確保公交運營不受影響。這樣的商業模式實現了政府、公交公司、車企、金融四方共贏。
把精心打造的技術模型推介給金融機構,讓技術模型變成金融模式,當金融模式走向市場的時候就變成了商業模式。
市場潛力無窮 擴張秉承理性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當你搜索“珠海銀隆”的時候,大體上不外乎這幾個關鍵詞“蘭州”、“南京”、“成都”、“天津”。這些城市就是銀隆不斷擴張的產業基地。
擴張幅度之大,當然會引來質疑。
新能源客車的市場容量是否會給這個后起之秀足夠的機會?同樣,行業老大宇通虎視眈眈,突圍絕非易事。
“新技術會催生新市場,新模式會培育新客戶。我們不認為市場是有限的,或者說用過去的數字決定未來的數字,我們是新時期的互聯網+制造、互聯網+研發,而不是過去傳統的制造、研發,也不是過去傳統的銷售,我們要打造的是戰略聯動的產業鏈,布局是必要的。”面對記者的發問,魏銀倉直率而坦白。
這番言論似乎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論壇致辭上表達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空間還可以增加近一倍”不謀而合。
同樣,在銀隆的規劃中,5個研究院,8個生產制造實體的規模正不斷發展壯大。
事實上,珠海銀隆去年已經成立了乘用車研究院,魏銀倉表示“乘用車的研發我們五年前就起步了,這五年我們集中精力先把材料、電池、商用車前三步做牢之后,再往乘用車發展”。
當然,資質問題也成為了珠海銀隆大幅度轉向乘用車領域的一大障礙,“乘用車發展受行業的特殊限制,現在一邊研發,一邊還要解決資質問題,所以說現在還在研發、發展籌建當中。”
能量密度絕非電池全部
據資料顯示,鈦酸鋰負極電池具有快充性能、壽命長、高安全性,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能量密度低,前期投入價格高。
因為能量密度的原因,銀隆一直頗受業界關注。
魏銀倉直言,在新能源汽車的綜合需求指標中,充電時間、壽命、安全、高低溫、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成為六個重要的因素。而能量密度是六角星中的一角。能量密度固然重要,但絕對不是萬能的,最終決定購買的應該是綜合的性價比。
“當然,我們的能量密度一點點在提升,目標是不會終止的,但是要在兼顧其他的優點的基礎上追求能量密度。”
贊成取消補貼 市場擁有發言權
如果關注銀隆的人,大概都會記起16年10月份,魏銀倉曾在一場新能源峰會上質問汽車行業:
“在電池行業和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座的汽車廠很多,誰能舉手說,國家給的補貼,都用到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核心部件、核心產業鏈發展、研發去了?!把國家數十億的補貼拿來去分紅,裝到兜里,去打價格戰。”
言辭激烈,卻又飽含情懷。
在采訪現場,他同樣表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市場擁有最終的,最高級的發言權。“市場需要投資,而非投機。國家對新能源補貼政策的20%退坡并不是草率的決定,而是符合工業、科研、材料、市場發展規律的選擇,是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
自2005年開始研發、產業培育,銀隆成功打造了從材料、電池、動力總成到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為一體的閉合式循環產業鏈。“新能源行業和其他工業企業一樣,要想把工藝品質做得最好,要想把產業成本下降,和傳統車企競爭,最終目標新能源是不可能靠長期補貼生存的。”
2016年兩會期間,格力電器擬收購珠海銀隆進軍汽車行業的新聞讓“銀隆”聲名鵲起。市場嘈雜,唯匠心不改。被業界譽為強勢崛起的一匹黑馬的珠海銀隆,未來又會有什么樣的市場表現,就像魏銀倉本人說的,“一切讓市場來檢驗吧”。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