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一份報告,讓鋰
電池板塊展開了超預期大反攻。
截至3月11日A股收盤,創業板指收漲超4.6%,深成指收漲2.27%,均顯著強于滬指的0.74%。可以說今天的行情是被鋰電產業鏈一路強行帶著飛。
其中,鋰電之王寧德時代強勢收漲14.46%,創下近3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連帶電池、新能源等其他個股也應聲而起,電池ETF(159755)都拉升了8.92%。
這背后的催化劑,不僅有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在日前參加兩會時的一番講話,還有最近一份來自摩根士丹利對寧德時代強烈看多的報告,均引發了市場重大關注。
這還沒完!
近日,美國幾個科技巨頭CEO馬斯克、黃仁勛、奧特曼紛紛為電力需求喊話,馬斯克一句“明年AI的發展將受到缺電限制”珠玉在前,黃仁勛更是直接一句“AI的盡頭是儲能和光伏”,徹底把新能源板塊從積灰的角落里揪了出來。
他們的講話,由此引發了今天鋰電行情的強烈共振。
01
昨天,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將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評級上調至“超配”,并設定目標價為210元人民幣,對比之前的預測(184元)提升了14%。
報告里大摩指出,寧德時代基本面已經出現多個拐點,隨著價格戰接近尾聲,公司準備通過新一代大規模生產線提高成本效率,這有望擴大未來潛在的利潤回報空間。
去年,寧德時代取得了超過400億的凈利潤,連續七次登頂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可市值卻流失了約5000億。
造成市值發生如此大波動的原因,是隨著上游材料碳酸鋰價格崩塌,下游車企打價格戰對中游業績帶來復雜的影響。
憑借這些因素,去年大摩同樣對這家巨頭發布了一份50頁的沽空報告,當時就是從210附近(現在的目標價)開始跌,這份報告在國內賣方炸開了圈子,很難認同大摩的看法。但9個月過去,在極度悲觀的市場情緒下,寧王股價的調整幅度甚至超過了空頭的預期。
這次大摩把目標價幾乎換個順序調回來,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根據分析師的觀察,去年價格戰幾乎沒傷到寧王。
盡管電池價格跟著原材料成本大幅調整,但公司毛利率的影響并未失控。今年1季度當二線廠商還在努力維持著利潤成本平衡,寧德時代依然有可觀的電池單位溢價。
其次,據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最新統計,去年寧德時代以167.1GWh的裝車量排名第一,市占率為43.11%。刨掉比亞迪,寧德時代在國內的電池出貨量維持在62%,因為比亞迪汽車銷量的強勢增長,計入這部分影響,也僅僅讓它的市占率掉了2%。
價格戰競爭容易讓人產生行業同質化嚴重,生產成本拉不開差距的看法,這是比較先入為主的,也誤導了對公司盈利能力的評估。
因為客戶結構不同,而且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要低于三元電池。對于動力電池有30%-35%是海外裝機,國內也有25%-30%是三元產品的寧德時代來說,與二線廠商理應存在溢價差距。
再一個是公司的規模效應,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全球市占率達到36.8%,加上儲能電池的出貨量,23年規模總計已經超過320GWh了,下個目標就是400GWh。
報告指出,為了支撐起未來400GWh的出貨量規模,寧德時代所投資的第二代生產線將比第一代提升3-5倍的產出效率,得益于過去高研發投入的成果,每GWh的資本開支成本有望實現40%的下降。
這對于公司到海外建廠,擴大全球產能來說無疑是非常大的利好。
如此,一旦寧德時代的成本優勢與二線廠商繼續拉開差距,那么利潤空間將能再次打開。
去年上半年,由于產業鏈去庫影響,公司的電池產能利用率下降至60.5%,比上年同期下滑接近20pct,但隨著三季度鋰電池需求環比提升,公司產能利用率提升至70%左右。
今年,寧德時代將給63%的新車供應電池,包括與奇瑞、華為合作的Luxeed S7,小米的SU7,理想首款純電Mega等等,這個比例比去年(45%)又提高了不少,也意味著競爭對手搶單的威脅削弱。
同時,大摩預計寧德時代今年可以保持中國45%,歐洲35%,以及美國3%的區域市占率。
匯總起來,公司有望取得大于30%的全球市占率,超出市場預期的25%-30%,所以大摩對寧德時代的利潤預估比行業此前預期的400億還上提了50億,至450億元。
02
寧德時代作為電池和儲能領域的“茅”,它的經營情況較大程度也能反應行業的基本面。
其實鋰電和儲能行業在近兩年的放量增速一直很可觀。
曾毓群此前表示,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總裝機量達到517.9GWh,同比增長71.8%。從行業來看,機構預測2030年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將達到4.8TWh,2030年儲能市場需求也將超過1TWh。
從排產來看,下游電池環節景氣度好轉,3月排產環比+50%,4月排產從產業鏈了解下來還有提升。
近倆月碳酸鋰價格已維持穩定在10萬左右,隨著下游需求的回暖,鋰價還小幅上行到了11萬元,同時,上游的六氟廠商也有部分通過停廠檢修來挺價,鋰電材料價格整體走勢呈現底部信號基本確定。
估值來看,鋰電板塊2024年估值普遍在10倍出頭,本身就具備較扎實的估值吸引力。
其實A股從去年12月開啟大反彈以來,鋰電、儲能這些產業鏈由于各種宏觀和行業內因素影響導致有點缺席這波大行情,本身就具有較大的補漲訴求。
所以當行業迎來利好刺激時,報復性反彈的情緒就會很激烈。
如今這種利好不止來自行業“茅”的刺激,還有來自行業外“橫空出世”的大增量。
黃仁勛在演講中明確表示:“AI的盡頭是光伏和儲能!我們不能只想著算力,如果只考慮計算機,我們需要燒掉14個地球的能源。”OpenAI的創始人山姆·奧特曼也認為,未來Al技術的發展將高度依賴于能源,特別是光伏和儲能技術的進步。
這些大佬們的觀點都引發了市場對未來AI導致“缺電”的擔憂,而鋰電正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對于后者來說,這無疑是非常能引發想象力的增量。
而且是此前市場沒有預期的增量。
從中長期看,目前新能源電池指數處于底部區間。截至3月8日,電池ETF跟蹤的國證新能源電池指數最新估值為16倍PE,位于三年期2.34%的分位數,即比近三年的近98%的時間都便宜。
可以預計,隨著市場情緒的回暖及機構的重新看好,鋰電行業迎來估值修復新窗口的概率是越來越大了。
但同時,儲能、新能源電池涉及的上下游產業鏈相對復雜,研究門檻較高,精選到優秀股票的難度較大。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配置相關的ETF或是一個較不錯的選擇。
比如今天漲幅顯著靠前的電池ETF(159755),其最新規模30.81億(截至2023年末),今日成交額3.57億,換手率約12%,是同類ETF中規模最大、流動性最高的。
這個電池ETF,對標的正是國證新能源電池指數,該指數成份股有30只,動力電池龍頭效應明顯,更加聚焦核心資產,助力投資者把握產業龍頭發展投資機會。其中寧德時代的權重達到了16.33%,是最大的權重成分股,億緯鋰能、贛鋒鋰業、華友鈷業等上游龍頭也囊括在其中了。
03
結語
從長期的投資視角來看,鋰電、儲能產業鏈的市場空間都不容質疑,在今年的兩會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其實就可以明確看到市場對新能源存在巨大的需求。
如今AI產業的大爆發,又對能源的需求帶來巨大的增量需求,鋰電、儲能行業同步受益,以此推測,它們的發展增速在未來幾年是有望高于預期的。
所以如果看好儲能、新能源電池板塊又對個股研判能力不足的,不妨在這個位置考慮關注類似電池ETF(159755)。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