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揚州誕生國內最大功率氫電池電堆,廣陵經濟開發區企業“江蘇氫璞創能”實現了300千瓦氫燃料電池電堆的技術領跑。
近年來,江蘇圍繞推進氫能“制儲運加用”全鏈條發展,發揮省內沿海風電資源集聚優勢,突破海水制氫等可再生能源制氫關鍵技術。同時,推動液氫制儲運關鍵技術研發,加強氫燃料電池汽車、氫冶金等場景示范應用,實現多能互補。
突破行業“天花板”,氫能發展前景廣闊
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對氫燃料電池系統來說,電堆就是“心臟”,約占電池系統成本的50%,其技術發展一直受到業內外的密切關注。
當前,國內燃料電池電堆企業正向大功率快速迭代升級。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揚州誕生的國內最大功率氫電池電堆是企業“江蘇氫璞創能”最新的研發成果,經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檢驗,額定功率309千瓦,峰值功率340千瓦,突破了行業功率的天花板。
今年初,最新一代300千瓦氫燃料電池電堆在揚州實驗室成功問世后,“氫璞人”計劃在揚州投入批量生產,打造一批引領行業的“揚州造”電堆。于是,氫璞創能“年產30000臺(套)氫能核心裝備研發及產線”項目應運而生。
根據計劃,項目總投資5.5億元,其中研發生產設備投入不低于3億元。“重點生產氫燃料電池電堆、氫燃料電池系統、電解水制氫裝備三大類產品,三年后逐步形成量產,建成后預期可形成年銷售約10億元。”陳婷介紹。
作為揚州13條新興產業鏈之一,氫能發展在揚州迎來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氫璞創能新項目的建設,將助力揚州加快打造成國內氫能交通應用特色示范區和長三角氫能裝備制造重要基地。
聚鏈成勢,搶占產業發展新高地
氫能是重要的綠色能源,作為“長三角氫走廊”的重要一站,張家港發揮“富氫城市”優勢,集聚氫能產業鏈相關企業30余家,構建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提速沖刺”,御風而行,搶占氫能產業發展新高地。
集聚優勢,構建了全鏈條產業生態。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落戶張家港以來,專注于氫能“儲、制、運、加、用”裝備的設計、制造與技術服務,如今已是國內領先的氫能裝備全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江蘇省新能源集群氫能產業鏈中準鏈主企業,其加氫裝備及供氫系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填補了高壓加注、大容積車載供氫系統、大規模液氫制儲運裝備的空白。
張家港發展氫能產業獨具優勢,得益于鋼鐵、化工等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張家港氫氣資源極為豐富,在制氫環節,擁有華昌化工、東華能源等氫氣制備企業,每年理論最大外供氫氣量可達20萬噸。與此同時,作為氫燃料電池系統中的輔助電池及電源驅動關鍵材料,鋰電產業在全市集群優勢明顯,天齊鋰業、國泰華榮、長園華盛、天鵬電源等標桿性企業,為氫能源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此基礎上,張家港氫能產業版圖快速擴張:在儲運裝備環節,擁有國富氫能、中集圣達因等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氫氣儲運裝備企業;在氫燃料電池環節,擁有江蘇清能、華昌能源科技、驥翀氫能等創新能力較強的氫燃料電池企業……目前,全市涉氫企業30余家,形成了完整的“制、儲、運、加、用,以及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2022年,張家港氫能產業產值達126億元。
搶抓氫能產業,打開綠色新賽道
氫能源是二次能源是一種公認的清潔能源,近年來,搶抓氫能產業這一新能源風口,無錫新吳區不斷發力。2023年11月,首批2輛搭載氫動力模塊的中郵物流貨車,在新吳區開啟了綠色配送的“氫”征程。
污染物零排放,打造綠色物流。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續航里程長、加注時間短的特點,一次加滿氫只需5分鐘,續航能力可達300余公里,行駛過程中唯一排放的是水,氫動力物流車具有快速、經濟且環保等多重優勢。
零排放、無污染的氫能被認為是21世紀的終極能源。近期,《無錫市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出臺,其中明確了重點強化公共領域氫燃料車船的示范應用,鼓勵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等規劃。
氫能產業是無錫“465”現代產業集群重點培育的未來產業,看準清潔、低碳的氫能源,新吳區已加快產業布局,積極培育以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全區新能源產業規模達800多億元,正加速向千億規模邁進。
新吳區在全市投用首條“氫”便公交線路,首批5輛氫能源公交車上路。投建全市首座加氫站,一方面促進加快燃料電池商業化應用,一方面給燃料電池汽車提供氫能源的基礎設施。在新能源尤其是氫能領域,集聚了一批優質項目,形成了覆蓋制氫加氫、燃料電池、氫能汽車等多領域,涵蓋了研發測試、生產制造、運營服務等的全鏈條發展架構。
氫能產業雛形基本形成
氫能源裝備制造技術是氫能發展的核心之一,降低制氫成本,也一直是行業“卡脖子”難題。
位于常州市天寧經濟開發區的藍博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努力了15年,制氫裝備歷經三次升級換代,實現“瘦身”近一倍,企業自主研發的站內制氫加氫一體機設備,將氫氣的使用成本降低了30%。受利好政策影響,今年一季度企業在手的訂單已達1億元,今年年銷售額計劃超2億元。
氫能源汽車是目前我國氫能應用最主要的領域,也是通向氫能產業的一張未來“通行證”。
今年2月,常州永安行發布了全球首輛折疊式氫能自行車Y600。以綠色共享出行平臺為基礎,永安行近年來研發制造了氫能自行車、氫燃料電池、家用氫氧制充一體機等氫生活產品。技術團隊打造的“分布式制氫充氫數字氫能系統平臺”,攻克了用200毫升水實現氫能自行車行駛40公里的技術難題,解決用戶充氫用氫痛點。目前僅共享型氫能自行車產品在上海、常州兩地已投放運營4000輛。
目前,常州已初步形成涵蓋氫氣制備和儲運、電堆及核心零部件、電池系統、整車制造和加氫站建設運營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用好用足現有產業基礎,把關鍵環節比較優勢轉化為產業鏈條發展優勢,常州正全力搶占氫能產業發展制高點。
向“終極能源”問新出路,于產業風口眺望未來。中國氫能聯盟預測,2026-203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5萬億元;到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將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全力打造氫能“制儲運用”生態閉環,和在地新能源產業強強聯手,江蘇氫能企業正闊步向前。
(責任編輯:子蕊)
“氫”風襲來,四川如何搶占氫能發展制高點?2024-04-17 10:36
|
氫能汽車VS電動汽車,誰才是未來?2024-04-12 08:26
|
大圓柱電池行業深度:市場現狀、未來展望、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024-02-06 12:41
|
綠色甲醇“未來可期” 專家表示,以綠色氫能推動“碳中和”2023-11-27 09:53
|
搶占氫能產業賽道——來自河南濮陽的調查2023-11-05 13:59
|
動力電池企業赴美建廠潮涌 集體出海搶占全球市場直面日韓對手2023-10-30 09:30
|
遵義搶占全釩液流電池產業新賽道2023-09-28 17:50
|
未來十年將迎黃金發展期 央企“領跑”氫能賽道2023-09-25 08:39
|
未來歐盟對華電池依賴度會進一步上升,化解還得靠補貼?2023-09-18 22:21
|
Stellantis CTO:未來電動汽車電池將輕50%2023-09-11 1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