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根據廣州期貨交易所延時行情顯示,碳酸鋰期貨價格已全線跌破10萬大關。有相關分析預測,未來碳酸鋰價格將很快跌至8萬元/噸以下。
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降,在行業內早已經成為共識,而供需失衡仍是鋰價下跌的核心原因。
早些時候,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就曾預測,2024年下半年碳酸鋰有可能跌落10萬元/噸。此前也有多家機構如中信證券、中信期貨、ILC等也預測碳酸鋰的價格在2024年會跌破10萬元/噸。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天居然會來得如此之快。
※ 碳酸鋰12月4日行情
來源:廣州期貨交易所
就算如此,行業內卻還認為碳酸鋰10萬元/噸的價格仍有下降空間,不少人認為,到達8萬元/噸后,才算探到了碳酸鋰的價格底線,甚至還有人認為6萬元/噸才是其底部價格。
真鋰研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墨柯就曾表示,碳酸鋰的價格底部可能會是在5萬—6萬元/噸,大概會在后年出現。
棄卒保帥、向外求索、全線布局,受影響最大的上游企業已經開始聞風而動;而對下游企業而言,暴跌的碳酸鋰價格帶來利好的同時,也使之擔憂更甚。
鋰價浮沉
影響碳酸鋰價格變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供求情況,其次還有政策、行業、國際環境的變化等一系列因素。
在2015年以前,工業級碳酸鋰需求占碳酸鋰總需求的70%-80%,應用于限定領域的碳酸鋰價格不僅很低,還十分穩定,基本在3萬元/噸左右波動變化。
※ 2015年以前碳酸鋰主要應用于玻璃、陶瓷等行業
2016年,在政策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進入快速路,碳酸鋰供不應求,全球碳酸鋰企業開始提價,稀缺的資源加上需求的爆發,碳酸鋰價格也開始大幅上漲,2016年5月,其價格甚至一度高達17萬元/噸之高。
隨后不久,新能源汽車政策開始出現變化,相關補貼也不能及時到位,市場的疲軟和停滯的需求,又使得碳酸鋰價格開始回落,2016年第三季度一直到2017年一季度,碳酸鋰價格都一直穩定在12萬元/噸左右。
此后兩年,疫情使得整體經濟發展受阻,此時的碳酸鋰加速開發,鋰電行業發展平穩,市場上碳酸鋰供需相對平衡,碳酸鋰的價格出現長期降低的趨勢,到2020年初,其價格甚至與2015年之前價格接近。
到2021年,“雙碳”戰略推動提速,新能源發展成迅猛之勢,新能源汽車銷量劇增,加之儲能行業的蓬勃發展,使得鋰電行業迎來大爆發,碳酸鋰價格水漲船高,市場一時供不應求,2022年短短一年的時間內便飆升至最高60萬元/噸。
2023年,碳酸鋰已達頂峰的價格開始出現斷崖式回落。根據上海鋼聯披露,2022年11月份,
電池級碳酸鋰達到近60萬元/噸的高價后開始下降,2023年4月跌破20萬元/噸。同月,其價格跌破18萬元/噸,5月觸底反彈,價格又走到20萬元/噸以上。一個月后,價格走到31.5萬元/噸高位后再次下降,9月再度跌破20萬元/噸。
※ 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波動
來源:平安期貨研究所
政策的推動加上市場空前的熱情,企業開始大規模的增資擴產,一段時間后,產能過剩的呼聲此起彼伏;“過山車”式的鋰價也使得鋰電行業處在高壓下難以行走,全產業鏈的穩定健康發展受到嚴重沖擊。
今年7月,證監會發布通知,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鋰期貨及期權注冊。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鋰鹽市場規模的逐漸擴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新加坡交易所(SGX)等在此前都已推出了以現金交割的鋰期貨品種。
碳酸鋰期貨、期權產品的上市,一是能有效緩解鋰價震蕩運行對產業鏈中下游的深刻影響,提供風險對沖;二是有助于碳酸鋰價格機制的形成與完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平息“過山車”式的鋰價波動,支撐行業健康發展。
雖說碳酸鋰期貨、期權產品的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鋰價的下跌進程,但是其下降速度也著實讓人有些意外,多方預測2024年價格會跌到10萬的碳酸鋰,如今就已全線跌破10萬大關。
禍福相依
受鋰礦下行影響,多家鋰電產業鏈上游的鋰礦企業呈現一片“蕭條”景象,境遇窘迫;而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卻都吃得“滿嘴流油”,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鋰礦企業的貨出不去,就會造成貨物大量囤積,這就使得庫存、管理等相關成本進一步提高,不增收或者小幅增收的情況下,成本出現大幅增加,凈利必然下降。
另一邊,對于產業鏈中下游企業來說,多家企業業績出現大幅增長。原材料價格驟然下行使得其生產成本降低、采購壓力減小,同時在交易中也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最終肯定會帶來企業利潤的提高。
再加上早在碳酸鋰價格“狂飆”的時候,部分中下游企業就已經開始探求向上游(如簽供貨協議、收購礦權)或其他可代替技術路線布局,而在原材料的庫存、管控等各方面能力也有提高,企業有了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 寧德時代是布局鋰礦資源最積極的企業之一
有鋰礦從業人員表示:“相比前幾年,現在無論高價低價,感覺中下游企業購買意愿都不是很強,高價可能是在等低價,可現在低價也不買,我們原材料出貨量明顯下降了。”部分鋰礦企業也開始主動減產等待需求回升。
而相比低廉,穩定的鋰價卻更能給行業帶來好處。一方面,穩定的價格可以使企業更加關注其產品本身質量,而不是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穩定的價格可以使得鋰電行業穩定健康發展,促進產業進步。
科華數能常務副總裁崔劍表示,碳酸鋰相對穩定其實是更好的狀態,過大的波動對整個這個行業的預期,包括項目的節奏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上游鋰礦企業也早就開始向各處尋找發展機會,以加速其轉型進程。
有著鋰礦“雙雄”稱號的贛鋒鋰業,通過旗下贛鋒鋰電布局儲能電池業務,近段時間擴產、簽約動作不斷,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EESA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儲能企業全球出貨量排名”中,贛鋒鋰電國內儲能電池市場應用出貨量排名第五,全球第六。
※ 2022年度中國儲能企業全球出貨量排名
來源:EESA
而同為鋰礦“雙雄”之一、堅持專業化上游的天齊鋰業也開始“低頭”向下布局,今年天齊鋰業拿出1.5億美元(約合10.73億元人民幣)作為領投方參與smart的A輪融資,橫插進
電動車領域。
鋰礦企業在產業鏈上進行多元化布局,實則就是想拓寬鋰礦企業的營收渠道,提高其可持續盈利能力,在碳酸鋰價格不斷下降的情況下保障其營收利潤,相對局限于鋰資源的鋰礦企業就有了更多出路。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