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電子需求回暖,消費類
電池產業鏈愈發受到市場關注。那么,當前消費類
電池產業鏈企業訂單情況如何?消費類電池行業未來發展幾何?
近期,《科創板日報》記者通過采訪多家電池產業鏈企業了解情況。
今年第三季度,博力威消費電子類電池收入約1.8億元,環比增長約14%。該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從前三季度來看,確實能感受到消費類電池的回暖趨勢,公司消費類電池主要為筆記本電腦軟包電池及新興消費如掃地機器人電池等。”
欣旺達董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消費類電池訂單確實有增多。整體來看,公司的營收主力還是在消費類電池。”不過其表示,“某一家手機廠的訂單對公司業績拉動沒有那么明顯。”截至目前,該公司手機方面客戶包括小米、華為、OPPO、vivo等企業。
產品方面,上述欣旺達董辦人士表示,該公司已從PACK拓展到電芯。據了解,其Q3消費電芯營收約15億元,同比提升10%。
在上游材料方面,近日業績會上,廈鎢新能董事長楊金洪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鈷酸鋰產品銷量約為2.5萬噸。“伴隨消費電子產業鏈的持續復蘇,公司鈷酸鋰產品產銷量有望提升。”
聯贏激光主要產品為激光焊接設備,應用于動力及儲能電池、汽車制造、消費電子等制造業領域。該公司董辦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消費電子設備收入占比仍較低,但增速在加快。”
“消費電子行業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公司)非鋰電業務的毛利率相對較高,非鋰電業務的提升將對公司利潤有正面影響。”聯贏激光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
聯贏激光證券部工作人員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進一步解釋稱,“鋰電業務從增產到驗收,時間相對更久些,一般一年甚至以上,而3C業務可能就6個月左右。此外,在人力等成本方面,鋰電業務都會比非鋰電業務高些。”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蔚祺表示,“伴隨消費電子與電動工具需求穩步回暖,消費類電池企業第三季度出貨多呈現環比提升的情況;同時,在稼動率提升和原材料價格下滑的增益下,盈利能力環比表現穩定。”
消費類電池行業前景幾何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當前,不少電池廠商同時布局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消費電池業務。
從收入比重來看,珠海冠宇董辦人士曾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第三季度(收入)主要在于消費類電池的增長,動力電池目前規模仍較小。”毛利率來看,該公司2022年消費類電池產品毛利率18.62%,動力類電池產品毛利率為-30.84%。
欣旺達證券部工作人員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相比于消費類電池,公司動力電池毛利率更高,但目前該業務仍舊處于虧損狀態。”
在應用場景方面,珠海冠宇董事長徐延銘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總體來看,在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傳統消費類領域,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較為穩定。此外,可穿戴設備、無人機、藍牙音箱、AR/VR設備等新興電子領域依然呈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5G技術的普及、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將給鋰離子電池市場帶來更多機遇。”
整體來看,在開源證券分析師殷晟路看來,消費鋰電池是影響智能手機及筆記本續航及充電時間的關鍵零部件。長期看,國內電池廠商受益松下、三星、LG等日韓廠商退出;短期看,受益終端需求回暖疊加庫存水平低,行業有望迎來量利齊升的新一輪增長周期。
不過,也有產業鏈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相比于鈦合金、3D打印等消費電子發展的新方向,消費類電池目前未有太大的技術創新或顛覆,其增長相對平穩。預計未來疊加5G、AI等技術,電池容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將會不斷提升,市場空間也將進一步擴大。”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