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能源汽車到儲能產業,鋰電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為鋰電池中極具技術壁壘的關鍵組件隔膜,它能使正負極分隔開來,防止兩極接觸而短路,對于鋰電池的重要性,堪比瓣膜之于人體心臟。今天就來見識一家專精特新企業掌握的“絕活”,如何在不斷拉伸中讓隔膜變得更“薄”?
實驗室里,干法隔膜項目研發團隊成員們正在討論剛剛下線的鋰電池隔膜產品的檢測情況。
安徽界首天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干法隔膜項目工程師 郭浩:整體左側還是偏厚的,這一塊需要現場工藝盡快調整,及時反饋給前端生產部門。
鋰電池中的隔膜,外觀就像一張半透明的塑料布,但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排列均勻的納米級的微孔存在,這樣的構造在隔絕電池正負極的情況下,還能保證鋰離子從中間自由通過。隔膜的厚度直接影響電池的容量、循環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要想讓隔膜變得更薄,則需要一種特殊的拉伸工藝。
安徽界首天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干法隔膜項目工程師 郭浩:整個縱向拉伸有七八十根鋼滾存在,在拉伸這道工序,包括透氣、孔隙、穿刺強度,性能指標在這道工序產品基本已經定型了。
在無塵車間,每年鋰電池隔膜產量大約在6億平方米,從原材料到生產工藝,企業已實現全面國產化,填補了我國干法隔膜領域的技術空白。但是企業還在不斷打磨材料拉伸的絕活,以圖在關鍵指標上實現超越。
安徽界首天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干法隔膜項目工程師 郭浩:讓隔膜厚度從9微米降到8微米,同時能夠保證穿刺強度、拉伸強度沒問題,厚度的均勻性是完全沒問題的。
目前市場上干法隔膜產品大都在12微米到14微米左右,而企業研發團隊挑戰的8微米厚度一旦成功,無疑將再次拉升行業標準,進一步提高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本期專精特新·絕活:一層隔膜兩重天,邁過去就是“晴天”。千嘗百試磨絕技,讓電池隔膜越薄越有“鋰”,讓一降再降的厚度成為創新代名詞。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