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澳大利亞鋰礦公司Allkem目前已同意與美國鋰
電池公司Livent合并,這筆交易將創造一個市值達106億美元的鋰生產商,或將撼動全球鋰行業。
目前,這兩家公司在阿根廷和加拿大擁有礦產,2023年的產量約相當于全球鋰供應量的7%。兩家公司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按預估產能計算,到2027年,新成立的公司實體將成為“世界第三大鋰生產商”。
按產能計算,當前全球前三大鋰生產商為美國雅寶公司、智利化工礦產公司和中國的贛鋒鋰業。
Allkem和Livent在周三發布的聲明中表示,他們將以所謂“對等合并”(Merger of Equals)的形式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將在紐約上市。交易完成后,預計到年底,Allkem股東將擁有合并后新公司約56%的股份,Livent的投資者將持有其余44%的股份。
在上述消息傳出后,Livent的股價隔夜在納斯達克市場大漲了5.24%。Allkem的股價更是在今日澳洲市場上大漲了逾15%,其在隔夜加拿大市場上也大漲了逾10%。
Livent首席執行官Paul Graves在聲明中指出,“作為一家合并公司,我們將擁有更大的規模、產品范圍、地理覆蓋范圍和執行能力,以滿足客戶對鋰化學品快速增長的需求。”
這筆交易預計將帶來1.25億美元的年度稅前節省和2億美元的一次性資本節省。
Allkem在澳大利亞、阿根廷和加拿大擁有業務,此前據傳曾是力拓集團的潛在收購目標。Livent則在阿根廷有鹵水生產,在加拿大魁北克有一個硬巖型鋰礦項目,此外還在美國和中國擁有鋰精煉廠。該公司還與寶馬、特斯拉等汽車制造商簽訂過供應協議。
Rystad Energy分析師Susan Zou表示,此次合并將加強他們在阿根廷和加拿大鋰業開采領域的地位,在鋰市場正從去年的大幅上漲中修正的時候之際,鞏固全球銷售。她將這筆交易比作銀河資源有限公司(Galaxy Resources Ltd.)和Orocobre在2021年的合并,這一合并最終創建了Allkem。
會否改變全球鋰業格局?
眾所周知,碳酸鋰是電動汽車電池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原材料,而碳酸鋰價格近幾個月來的暴跌正在助長該行業并購活動的繁榮。并購被視為擴大產能的有效方式,而不是從頭開始開發新項目。
一些礦商的股票估值下降,也使它們對希望從這一市場中分得一杯羹的買家更具吸引力,這個市場是向清潔能源過渡的一個重要領域。
咨詢公司基準礦產情報(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負責人Simon Moores在領英的一篇帖子中表示,“鋰生產商需要變得更大,擁有比迄今為止顯示的更大的雄心,并致力于成為下一代的主要‘大宗商品’公司。”
當然,俗話說“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們其實也能在這筆合并交易中看到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巨大影響。
這項美國拜登政府去年出臺的法案規定,電動汽車電池中一定比例的礦物必須從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議的國家提取或加工。這促使該行業的美國公司正從可能受益于稅收抵免的國家尋找供應,其中包括加拿大。華盛頓也可能會在未來某個時候與阿根廷達成一項關鍵的礦產交易。
即將成為這一全球第三大鋰生產商CEO的Graves就絲毫不加掩飾地表示,“新公司將專注于在美洲建立供應鏈,目前美國汽車制造商正在尋找中國以外的鋰電池金屬來源。”
“以美國為中心是我們與客戶和投資者的一大區別,Livent在中國設有鋰精煉廠,但中國將不會是我們未來的增長重點,”Graves稱。
他還表示,“(新公司的)增長領域實際上是在阿根廷投資,在加拿大投資,在西方本地化供應鏈投資。”雖然阿根廷沒有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Graves表示,他希望白宮能破例。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