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人山人海罷了。”
這個周末,在于北京舉辦的第十一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國內某頭部儲能系統集成企業的一位負責人在朋友圈感嘆。
在其曬出的圖片中,所在展臺前參觀者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據主辦方中關村(6.240, -0.09, -1.42%)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相關人士透露,4月7日展會開幕當天,入場人數達6萬人次,現場非常火爆。
據了解,此次國際儲能展吸引了國內頭部儲能
電池企業、系統集成企業、電網公司、發電集團、系統集成商、能源服務商、儲能技術及設備供應商等參加。
作為穩定清潔能源發電波動、提高系統消納能力的剛需,儲能在我國正面臨著迫切的需求。展會開幕式上,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稱,“我國的儲能產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據史玉波介紹,截至2023年1月,全國已有26個省市規劃了‘十四五’時期新型儲能裝機目標,總規模約為71GW。
而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不完全統計,2022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GW,達到13.1GW/27.1GWh,其中僅2022年新增裝機就達到7.3GW/15.9GWh,功率規模年增長率達128%,能量規模年增長率達141%,新型儲能新增規模創歷史新高。
在新型儲能中,鋰電池儲能又是主流。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此次發布的數據,新型儲能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比重達97%。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際儲能峰會的火爆舉辦,正值國內鋰電池上游原材料碳酸鋰價格暴跌的特殊時點。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碳酸鋰價格的快速下降,帶來鋰電池儲能的電池成本隨之走低,將極大地刺激下游的裝機需求,儲能產業迎來了新的利好。
度電成本的降低,也意味著行業未來能夠把重心放在鋰電池儲能的安全和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上。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尤其是在行業火爆,新玩家不斷進場的情況下,鋰電儲能的安全更需要高度重視。
大容量儲能專用電芯紛紛亮相
記者從參展的一些電池企業和系統集成企業方面了解到,此次儲能國際峰會有兩大亮點,一是電池企業紛紛亮出了大容量的儲能專用電芯,二是行業外的關注者較往年更多。
例如,電池企業蜂巢能源子公司蜂巢智儲公開了疊片短刀L500型325Ah儲能專用電芯,厚度僅21MM,比當前的280Ah儲能電芯薄了2/3.據介紹,該款電芯將于今年下半年在蜂巢能源成都基地規模化量產。
對于此次推出的L500型325Ah儲能專用電芯,蜂巢智儲技術負責人表示,從電芯層面來看,傳統的VDR儲能電芯同質化嚴重,電芯厚,散熱性差,形成系統后熱量難以管理,還存在零部件多,體積利用率低等諸多問題。“325Ah儲能專用大電芯,在生產中應用飛疊技術,實現極片與隔膜完全復合,顯著提升電芯安全性,經過針刺實驗不起火,不冒煙,可實現電芯本征安全。”該蜂巢智儲技術負責人說。
此外,遠景動力發布了全新一代315Ah儲能電芯產品。這款產品在尺寸不變的基礎上,較其2021年其推出的305Ah儲能專用電芯,能量密度再次提升11%,并實現單顆電芯一度電(1008Wh),循環壽命高達12000次,一天一次充放電可滿足25年安全可靠運行要求,并使配當前市場主流儲能系統方案。此外,電芯能夠實現五年能效保持率高達95%以上,全生命周期衰減后容量始終保持在70%以上。
在此款電芯的正極材料上,遠景動力通過優化材料表面顆粒配比、材料包覆技術,多元素均相摻雜技術,實現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的雙提升。負極材料上,遠景動力通過降低材料表面鋰耗,持續提升材料的動力學性能,延長電芯循環壽命。此外,通過高浸潤電解液,電芯材料的穩定性得以進一步提高。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鋰離子儲能電池,電芯容量范圍從50—280Ah不等。此前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組組長陳永翀曾對記者表示,大容量電芯是儲能專用電池的發展趨勢,在保證電芯安全性的前提下,電芯單體容量越大,系統集成時使用的電芯數量和零部件數量能夠相應減少,從而降低電池的成本。
度電成本大幅下降 利好行業
根據本次峰會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3》,在保守/理想場景下,預計2027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規模將達到97.0GW/138.4GW,2023年-2027年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49.3%/60.3%。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此次峰會上表示,在政策優化、技術創新、市場完善的三重驅動下,儲能產業鏈將日益成熟,儲能商業模式將更加多元,儲能應用場景將更加廣闊。
而在另外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以來鋰電池上游材料碳酸鋰價格的下降,對儲能下游的需求將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
截至4月6日,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作為行業風向標的國產電池級碳酸鋰(99.5%)報價21.5萬元/噸,今年年內,碳酸鋰價格累計跌幅已接近60%。
作為國內儲能系統集成頭部企業,陽光電源(101.450, 1.99, 2.00%)光儲集團副總裁兼儲能事業部總裁徐清清在近日接受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碳酸鋰價格價格大降,首先帶來的是儲能系統成本的降低,刺激終端的安裝和消費,這對整個行業非常利好。
徐清清進一步解釋說,“碳酸鋰是5、60萬元/噸時,鋰電池儲能系統中,電芯的成本大概是1元每瓦時(去年我國儲能系統成本大約1.6元-1.9元每瓦時),電芯成本在系統成本中占比太高,導致了對儲能行業的認知失衡。電芯是重要,但儲能行業是一個系統,還有系統集成、運維等后續工程。”
徐清清認為,碳酸鋰價格的回落也能夠讓行業達成基本共識,對于電化學儲能而言,磷酸鐵鋰還將是一個長期路線,這也將使得儲能電芯生產商的工作重心,從原材料的變更,轉到專心提高磷酸鐵鋰儲能專用電芯的技術路線上,也能夠使得系統集成商和電芯企業在儲能專用電芯上有更多的合作。
陽光電源另一位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過去大家基本上都是追求最低的度電成本,在現在隨著成本的回歸,大家也將更加重視儲能電站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
新玩家加速入場 儲能安全再強調不為過
成本下降,讓行業回歸理性,加速賽道火爆,也讓儲能安全再次被強調。
“跟往年相比,這次展會行業外關注的人也特別多,”此次陽光電源的一位參展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說,“非常像多年以前的光伏行業。”
就在上周,知名食品企業黑芝麻(8.300, -0.13, -1.54%)公告,公司擬將下屬全資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業務轉型為儲能鋰離子電池生產經營,并在江西南昌新建區投資35億元,建成達產后將形成8.9GWh的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產業規模。
“現在很多行業外的人都來做儲能,但不知道質量安全能否有保障,”上述參展的陽光電源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對于鋰電池儲能,在業內最關心的還是安全。”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自2011年起,全球發生儲能安全事故多達70多起。2022年,全球在不包括戶儲的情況下,也發生了17起儲能事故。
此前,儲能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402.010, 11.50, 2.94%)的董事長曾毓群在今年全國“兩會”中提案中指出,近年來,國內電池儲能產業快速增長,但產品良莠不齊,對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并網運行帶來安全可靠性挑戰。
而作為系統集成商,陽光電源相關負責人也對等媒體表示,“目前國內市場上可能會有人去買電池,再買PCS(雙向儲能變流器),然后組合在一起。”該負責人說,“這里面的挑戰很大,真的一把火燒掉以后,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陽光電源該負責人表示,從宏觀方面來講,儲能系統實際是一個電站,是電力電子、電化學和電網支撐的技術融合。從細的分類來講,這個系統中還包括電氣設計,熱管理管理設計等。因此儲能安全包括了電芯本體安全,人身資產安全、并網安全,運維安全,消防安全等諸多方面。
據了解,在此次儲能峰會上,陽光電源展示了其“干細胞電網技術”,這套系統技術可幫助儲能系統提供慣量支撐、提升系統強度、快速恢復電網、提高輔助收益等,助力電網運行更穩定、更柔性,從“靜”的方面守護儲能安全。
而曾毓群則進一步呼吁,未來要參照核電級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為依據的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并將該體系納入到重大項目招標條件,引導電池儲能邁向以“核電級安全”為標桿的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