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鋰離子
電池的關鍵原材料,鋰電行業的風向標,近5個月以來,國內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去年賺得盆滿缽滿的上游鋰礦鋰鹽企業,如今迎來了周期性大考。
3月29日,國內鋰礦鋰鹽龍頭贛鋒鋰業(002460)副總經理彭愛平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基于碳酸鋰價格快速下滑的趨勢,鋰電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
而在近日于江西宜春舉辦的“鋰電子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對接活動暨鋰電子電池標準化工作會”上,彭愛平發言表示,“目前鋰電產業需要鋰電上下游企業緊密協作,保持供需平衡,共同推動技術進步。”
過去兩年,碳酸鋰價格經歷了一波瘋漲。2019年9月,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僅約3.8萬元/噸,到2022年11月,價格已經上漲到約59萬元/噸。然而,從去年11月底開始,受新能源汽車補貼到期,終端需求減弱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路走跌,至2023年3月29日已跌至25.7萬元/噸(上海有色網數據),創逾1年新低。
此輪碳酸鋰價格會不會跌到2019年的程度?彭愛平對澎湃新聞記者稱,不會對未來價格的作出預測,“鋰價在下降,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在下降,燃油車的價格也在下降,現在正是處于一個新老交替的階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在3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鋰鹽價格有60萬元/噸的昨天,就可能會有10萬元/噸的明天。”
目前業內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年內碳酸鋰價格必然會下行至20萬元/噸的“理性”價格以內。此前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推出的“鋰礦返利”計劃,部分內容就是“未來三年,一部分動力電池的碳酸鋰價格以20萬元/噸結算。”
今年年初,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
電動車替代燃油車,核心是價格競爭,背后是產業創新和成本控制。碳酸鋰價格必將回歸到20萬元/噸左右的價格,甚至更低,供給會逐步多元化改善。”
而近日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部總經理、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提到,對未來碳酸鋰價格的判斷是20萬元/噸以內。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指出,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經濟下滑、行業去庫存、周期調整等多方面原因導致下游整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以及儲能的采購訂單受到影響。
而上海有色網分析師徐穎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此輪碳酸鋰價格下跌,不僅是供求面的因素影響,還有燃油車降價、3月末相關企業做季報低價拋貨,疊加了看跌情緒。據了解,目前的情況下,不少鋰礦貿易商加緊拋貨,而下游接單謹慎,部分行業者對4月份的需求仍然持較悲觀的態度。
但這一波下跌行情的走勢如何以及該如何看待,目前業內則有不同的聲音。在主流觀點看來,目前價格的下跌是認為是行業的短期陣痛,是“高價格下的暫時性調整”。
《日經中文網》指出,受脫碳潮流的影響,中期內鋰的需求將擴大。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近日發布的報告,到2040年,由于全球能源轉型,鋰需求會增長40倍。
而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最近也在公司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短期內未來電池應用還會有10倍的增長空間。“新能源電池的應用范圍很廣闊,包括‘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和不跑的(儲能)’,市場空間很大,優質的產能一定是稀缺的。”
另一方面,全球鋰的供應仍然具有不確定性。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USGS)估計,在全球已查明的8600萬噸鋰中,玻利維亞有2100萬噸,阿根廷有1930萬噸,智利有960萬噸。在這3個國家中,當前智利在把儲能轉化為產品方面處于領先,而阿根廷和玻利維亞由于投資挑戰和更困難的地理條件處于落后地位。
也是在上周,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Luis Arce)表示,他愿意與其他拉美國家共同制定鋰政策。
“我們必須以主權的方式在市場上團結起來,讓價格有利于我們的經濟,(墨西哥)總統安德烈斯·奧夫拉多爾(Andres Obrador)已經提出的方法之一,就是考慮建立一種‘鋰輸出國’組織。”阿爾塞說,“目標是將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和秘魯定位為‘新型能源儲存的潛在推動者’,從而使克服化石燃料的使用成為可能”。
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Luis Arce)
在業內人士看來,玻利維亞總統的表態意味著“鋰佩克”的建立事宜或再往前一步,若“鋰佩克”最終得以建立,會增加未來碳酸鋰供給和價格的不確定性,從而支撐鋰的價格。
不過,也有聲音表達了對鋰價下行影響行業景氣度的擔憂。阪和興業株式會社的理事伴野純一對《日經中文網》表示,“如果鋰價繼續下跌,因擔心虧本,增產投資可能會停止”。鋰作為電池金屬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市場行情的急劇下跌會妨礙穩定供應,同時也隱藏著阻礙純電動汽車普及和脫碳進程的潛在危險。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