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 ,動力
電池需求大幅拉升的市場環境下,動力
電池企業卻在今年一季度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4月底,動力電池企業相繼披露今年一季度財報。各家財報顯示,由于下游需求旺盛,一季度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孚能科技、欣旺達在內的動力電池企業營業收入都有明顯增長,但受上游原材料及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利潤同比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表示,利潤的同比下降不是某個企業的問題,而是全行業的問題;從整個產業鏈來看,隨著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協同效應,或者說產業鏈健康生態的構建,最后會逐漸回歸到一個正常的狀態。
冰火兩重天:一季度營收同比大增,凈利潤同比下降
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為486.78億元,同比增長153.97%;凈利潤為14.93億元,同比下滑23.62%。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營業成本為416.28億元,同比增長198.66%;對此,寧德時代在季度報中解釋稱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隨銷售成本相應增加,二是部分上游材料價格快速上漲造成成本增加。寧德時代方面表示,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幅度超過預期,客戶端價格傳導相對謹慎。
國軒高科今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39.16億元,同比增長203.14%,凈利潤為0.32億元,同比下跌32.79%。從國軒高科的一季度報中可以發現,一季度國軒高科的營業成本也大幅增加,營業成本為33.49億元,同比增長245.44%,國軒高科在季度報中解釋稱本期營業收入增加,導致相應營業成本增加。
億緯鋰能也是如此,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7.34億元,同比增長127.69%,但凈利潤同比下滑19.43%至5.21億元;在業績說明會上,億緯鋰能方面表示,從盈利情況來看,一季度動力電池沒有太多的盈利。億緯鋰能一季度營業成本為58.08億元,同比增長168.79%。
相對而言,孚能科技一季度的業績表現落差更為明顯。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29億元,同比增長317.09%;但虧損擴大至2.44億元,同比下跌38.55%。一季度孚能科技營業成本為14.25億元 ,同比增長304.82%。另一家動力電池企業,欣旺達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6.2億元,同比增長35.1%,凈利潤為0.9億元,同比下跌26.1%。中泰證券分析稱,受上游原材料價格非理性大幅上漲影響,今年一季度欣旺達利潤端繼續承壓。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國軒高科 、億緯鋰能、孚能科技、欣旺達分別位列裝車量榜單的第一、第四、第七、第八、第九。
于清教表示,“動力電池大都處在上擠下壓的一個局面,電池的六大主材都在漲價。原材料的上游礦業也在不斷漲價,像鋰礦、銅礦、鈷礦、鎳礦等,礦業漲價傳導到材料漲價,材料漲價傳導到電池漲價。而在終端市場,車企面對的是消費者,消費者自然希望價格越低越好,車企也必然是響應消費者,從而向上擠壓動力電池工廠,導致動力電池上市公司利潤大多都在下滑。”
興業證券的研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磷酸鐵鋰電芯的成本大幅上漲了超90%。實際上早在去年三季度,就已經有部分動力電池企業出現凈利潤、毛利率下滑的情況。例如,2021年第三季度孚能科技虧損9.74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增加 ;欣旺達凈利潤同比下跌88.81%。
彼時孚能科技等企業表示,原材料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材料成本增加,由于價格調整存在滯后性,年內產品價格未能隨動力電池材料價格的上漲趨勢及時上調。
原材料全線漲價,已背離正常供需關系
欣旺達方面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現在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漲價問題是行業性問題。寧德時代董秘兼副總經理蔣理表示,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漲幅過猛,已經遠超合理的價格水平;此前,在電動百人會上,孚能科技高級副總裁張峰也曾表示,“最近電池企業的日子很難過,主要是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
動力電池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這些原材料受鋰、鎳、鈷等大宗商品或化工原料價格影響較大。
今年一季度,電池級碳酸鋰的均價從一月初每噸近30萬元飆升至51.5萬元,3個月價格漲幅約80%;鎳的報價一季度最高點一度超過30萬元/噸,鈷的華東市場報價從不到49萬元/噸漲到56.6萬元/噸。
GGII數據統計,三元中鎳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電解液和負極材料這四種主要材料,今年一季度末市場平均價格比去年初的價格,上漲的幅度分別達到171%、222%、98%和18%。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從2021年初到2022年3月,正極三元鋰材料均價從12.4萬元/噸上漲至36.8萬元/噸,漲幅為196.8%;磷酸鐵鋰材料均價由4萬元/噸飆升至16.2萬元/噸,漲幅為305%;上游鋰輝石均價從2.5萬元/噸漲至13.6萬元/噸;三元鋰電池電解液平均價格上漲146.2%;磷酸鐵鋰電池電解液平均上漲190.2%;價格的大幅上浮令動力電池企業利潤承壓。
“一季度碳酸鋰價格快速上漲,而新能源車銷量環比四季度沒有出現很高的增長,造成企業之間的庫存周期的擾動。”廣發證券電新行業首席分析師陳子坤分析稱,“碳酸鋰價格每漲10萬元,一吉瓦時動力電池的盈利影響大概在7000萬元;整個電池企業確實承受比較大的短期壓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本輪原材料價格超常規上漲,背離了正常供需關系,屬于非理性上漲,存在炒作方為搶抓鋰產能擴張前的最后窗口期,囤積居奇、蓄意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不過,目前原材料的價格漲幅有所放緩。4月碳酸鋰價出現小幅回調,價格持續下跌,跌破50萬元/噸關口。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碳酸鋰價格下降主要是監管部門干預。有關部門約談了鋰鹽企業,要求促進價格合理平穩運行,遏制了碳酸鋰價格炒作。”但對于今年全年碳酸鋰的價格走勢,張孝榮認為大概率依然維持高位,小幅波動。
拿什么拯救?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重新議價
據悉,今年一季度,面對上游原材料的價格暴漲,多家動力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進行了新的議價。
3月,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曾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受上游漲價影響,已動態調整部分電池產品價格。”電動百人會期間,孚能科技副總裁張峰對外表示,“今年原材料價格又進一步上漲,孚能科技也跟客戶進行第二輪磋商,希望和客戶對原材料價格的漲幅進行分攤。”億緯鋰能方面也對外表示,和主要客戶進行了價格討論,已達成共識;欣旺達方面也公開表示,根據不同的客戶、項目以及產品結構的情況,已對售價做出相應調整,上漲幅度參考行業龍頭公司的水平。
盡管一季度動力電池企業的利潤受到擠壓,但各家動力電池企業卻都在加大研發投入和產能建設投入。
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的研發費用為25.68億元,同比增長117.49%;國軒高科一季度的研發投入為1.91億元,同比增長142%;億緯鋰能一季度研發投入為4.06億元,同比增長90.54%,與此同時億緯鋰能方面稱,將減持思摩爾國際不超過3.5%股票(約2.1億股),以滿足公司研發平臺建設及研發投入的資金需求。
而在擴產方面,今年一季度國內動力電池新建項目約29個,預計總投資金額超3300億元,規劃動力電池產能超800GWh,均高于去年同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動力電池行業擴產的主力軍是蜂巢能源、欣旺達、中創新航等二線動力電池企業。招銀國際證券研究部經理白毅陽認為,“二線電池廠的崛起是必然的,核心主要是車廠為了供應鏈安全在逐步展開二供三供,對二線電池廠的產能需求增加。”
而面對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動力電池企業該怎么辦?高工鋰電方面分析稱,為了保障供給,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將進一步鞏固其上游產業鏈布局,通過打破以往單純的買賣關系,打造新型合作伙伴關系,更大范圍、更深層次開展戰略合作,推動供應鏈協同發展,重塑新型供應鏈模式。
此外,掌控上游資源也成為主要方式。今年4月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有限公司購得江西省宜豐縣圳口里奉新縣枧下窩礦區陶瓷土(含鋰)探礦權;今年年初,比亞迪中標了智利鋰礦開采權。
此外,去年9月寧德時代與加拿大鋰礦企業Millennial Lithium簽署最終協議,Millennial Lithium在阿根廷擁有超過1萬公頃的鹽湖;此前寧德時代在宜春投資135億元,建設新型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
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主要電池廠在投資鋰礦方面也不落下風,億緯鋰能收購大華化工和金昆侖鋰業34%股權和40.59%股權;今年3月國軒高科擬120億投建上游原材料,此外其碳酸鋰項目于今年一季度量產,產能逐步釋放。
或加速行業洗牌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全部動力電池企業都有向上游拓展的能力,部分二三線企業不得不面對包括供應鏈的壓力、成本上升的壓力以及資金鏈的壓力等多重壓力。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分析稱,動力電池市場洗牌加速,企業梯隊分層明顯。GGII數據顯示,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至今電池企業數量一路銳減,2021年有裝車量的電池企業共計97家,其中裝車量不足10臺的企業有22家,若進一步放寬至100臺該數據變為51家,這意味著供貨在100臺以上的企業僅46家;而今年1月僅35家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
從短期內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上游原材料短期內供需仍難以實現平衡,動力企業仍面臨較大壓力。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鋰資源供需平衡2-3年后可能恢復正常,供需不匹配是短期的情況,未來需求將恢復到基本面;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認為,隨著擴產、開采能力增強,未來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將供過于求。
從動力電池企業盈利水平來看,中信建投研報認為,受下游需求走弱及供應環比增加等因素影響,鋰、鈷、磷酸鐵鋰等價格步入下行通道;六氟磷酸鋰、電解液等環節則因產能陸續釋放,價格不斷走弱,中下游企業盈利有望小幅改善。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