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萬億市值大關的寧德時代,仍然在不斷刷新紀錄。截至11月22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上漲6.57%,報收于681元,總市值達1.59萬億,超越工商銀行躍居A股市值第二。
11月26日收盤,雖然寧德時代股價有少許回落,但仍穩定在658元,總市值達1.53萬億,趕超茅臺似乎已指日可待。
盡管如此,圍繞著寧德時代的擔憂卻不絕于耳。一方面,車企紛紛布局動力
電池領域,從寧德時代的客戶變為友商;另一方面,在寧德時代身后的LG新能源緊追不舍,隨時可能實現反超。
寧德時代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
觸角開始伸向整車制造領域。11月5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寧德時代出資7.7億元,獲取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科技23.99%股份,成為阿維塔科技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還深度參與阿維塔的整車開發和設計,與長安、華為共同研發了CHN平臺。
據寧德時代官方透露,研發CHN平臺時,寧德時代在三電系統、能源管理、充電網絡領域均有技術輸出。也就是說,寧德時代與車企的合作,已經不再局限于動力電池支持。
早些時候,寧德時代還曾入股哪吒汽車和愛弛汽車。種種跡象表明,“寧王”似乎正在為造車鋪路。當車企紛紛自研動力電池,寧德時代為什么不能造車?
寧德時代造車猜想
進入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前景越發明朗。根據國信證券預測,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從2020年的324萬輛增至2025年的近1600萬輛。預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有望達到18%左右。其中,中國新能源車銷量有望從2020年135萬輛增至2025年的628萬輛,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達到23%左右。
于是,越來越多的局外人踏入造車領域。小米、百度等互聯網巨頭躬身入局,渴望分食新能源汽車這塊大蛋糕。
除了跨界者,新能源產業鏈的當局者當然也“蠢蠢欲動”。
“新能源汽車版圖中,產業鏈上游企業向下延伸,也是一股力量。等到實力足夠強大時,或許會有一兩家(親自下場造車)。”在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看來,寧德時代是現階段最具備造車實力的企業之一。
寧德時代造車的最大優勢自然是動力電池。目前,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擁有動力和儲能電池領域,材料、電芯、電池系統、電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產業鏈研發及制造能力。
根據GGII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電池裝機量達到46.79GWh,占國內動力電池市場50.8%的市場份額,全球市占率為30.9%。
除了手握動力電池技術,寧德時代還以投資形式,涉足造車相關的多個領域。
未來汽車日報梳理發現,寧德時代在近期接連投資了上海拿森、國創中心、卡睿創新、盛德新能源等新能源汽車配件及服務公司;還投資了賽可出行、藍谷智慧、武漢蔚能、芝麻能源、寧德智享等共享出行及充換電公司。
今年5月24日,寧德時代還成立了瑞庭時代(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寧德時代全資持股,經營范圍包括從事新能源科技、汽車科技領域內的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
看上去,寧德時代造車似乎已萬事俱備。但對于寧德時代而言,賣電池的收益遠比賣車可觀。
根據寧德時代發布的財報,第三季度寧德時代毛利率為27.76%。反觀造車新勢力陣營,同期小鵬汽車整車銷售毛利率為14.4%;蔚來汽車整車銷售毛利率為18.0%;即便擅長降本增效的特斯拉,其三季度毛利率也僅達30%,與寧德時代相差并不大。
有接近寧德時代的業內人士向未來汽車日報透露,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迎來爆發期,為了在2025年繼續維持全球動力電池市場30%的占有率,寧德時代首要任務依然是追趕產能,尚無暇顧及造車。
“到2025年,寧德時代需布局520GWh的產能,目前寧德時代產能為220GWh,尚存巨大缺口。”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在汽車分析師鐘師看來,假如寧德時代從供應商身份轉型為主機廠,或許會給自身主業帶來副作用。
“供應商寧德時代無疑是與車企深度綁定的戰友,假如下場造車,等于成為車企的敵人,這種角色的轉換無疑會直接影響其與車企間的合作關系。”
搞錢只是表象
眼下,造車之路尚不明朗,或許三五年內寧德時代不會跨界造車,但在更長遠的未來,就很難說了。
目前,寧德時代已經將真金白銀投入到幾家新勢力車企,并且深入參與整車制造,步步為營,為造車鋪路。
有業內人士認為,寧德時代種種舉動,是出于利益以及技術發展的雙重考量。
自2020年發布公告稱“擬以不超過190.67億元對上下游優質上市企業進行投資”之后,擅于資本運作的寧德時代,在新能源汽車、礦產資源、芯片以及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頻頻“撒錢”,來提升自己的造血能力。
尤其是投資新能源整車企業,頗有提前“建倉”的意味。
寧德時代在整車領域的投資對象,包括極氪、哪吒、阿維塔、愛馳,無一不在積極尋求IPO。極氪汽車CEO安聰慧曾表示,未來公司將進行多輪融資,持續至實現IPO;哪吒早就對外界放出風聲,有意登陸科創板;阿維塔在推出之際,就聲明有獨立上市的打算。
新能源東風正盛,“近年來登陸資本市場的車企都有望獲得不俗的估值。當這些車企上市之后,寧德時代將通過股權受益。”業內人士對未來汽車日報分析稱。
“圈錢”只是一方面,入股車企的另一大因素在于發展CTC(電芯集成到底盤)技術。
寧德時代乘用車解決方案部總裁林永壽認為,高度集成技術是電池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按照規劃,2025年左右寧德時代將推出CTC(電芯集成到底盤)技術,屆時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可以提升至250Wh/kg,體積利用率可以提升至70%,車輛續航里程也有望突破1000km。得益于高集成度,CTC技術可以節省大量線束、接插件、冷卻系統和箱體結構,成本較傳統設計可降低超過20%。
不過,要想將電池與整車底盤集成在一起并不容易。“這涉及到整車的裝配技術,要求寧德時代不能僅扮演供應商的角色,而是需要從整車設計開發之初就參與其中。這需要車企的配合,也需要寧德時代能掌握整車制造的一手數據,便于改進CTC技術。”接近寧德時代的業內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
因此,戰略投資新能源車企,就顯得至關重要。
今年3月,寧德時代入股愛馳汽車,雙方的合作內容就包括電池技術共享,以及共同探索下一代動力電池。在投資哪吒時,寧德時代除了為哪吒汽車提供動力電池保障,還將與哪吒共同研發新能源汽車創新集成技術。
通過與上述車企深度合作,寧德時代將獲得搶占動力電池技術高地的有利條件。
GGII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提升至20%以上,動力電池出貨量將達到1100GWh,正式邁入“TWh”時代。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為186GWh。未來,動力電池領域無疑是一片廣袤的藍海。
等到寧德時代拿下這片藍海,下一步,便離造車不遠了。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