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池荒”開始蔓延至各家車企之后,國內幾家電池廠相繼擴大了產能計劃。
但從各家財報來看,需求端的火熱似乎成為這些電池廠的“負擔”。
比缺芯更可怕的,是不斷擴大的電池缺口
盡管依舊受到“缺芯潮”的束縛,但各家車企在半年時間里刷新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紀錄。
據乘聯會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至9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賣出202.3萬輛。
作為對比,去年一整年全國才賣出136.4萬輛。
在連續三年低速增長之后,新能源汽車終于迎來了需求上的爆發,這也讓電池供應商們措手不及。
“市場擴大得太快,所以電池根本就供不應求。”有電池從業人員抱怨道。
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全球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在2022年將達到414GWh,而供應預計只有335GWh,由此帶來了18%的供需缺口。
到了2025年,這個缺口將進一步擴大至40%左右。
從今年開始,國內鋰礦精加工廠可以供給電池廠的原料越來越緊俏。如果再往上深究,全球各地的鋰精礦出現了現貨緊張的情況,拍賣價格屢創新高。
鋰資源緊張的態勢逼得各大廠商紛紛出手搶占鋰礦。
愈演愈烈的搶鋰大戰
在過去幾年,國內對于海外鋰礦的收購熱情并不算高漲,但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幾家公司還是成功把控了全球幾處重要的礦產項目。
今年上半年,“囤礦上癮”的贛鋒鋰業又花費了42億買了四處礦產。
也正是成本上的突出優勢,這幾家礦業企業掌握了更大的產能空間,并對下游企業產生更強勢的話語權。
借著“家里有礦”的底氣,贛鋒鋰業在本月10號給下游企業發布了調價通知書,金屬鋰全系列產品單價上調10萬元/噸。按照每輛車需要7-12kg的鋰為參考,這次調價就相當于一塊電池增加了近1000元的成本。
當采集好的鋰礦被送進精煉廠之后,價格將再次翻倍。相比年初時,碳酸鋰、氫氧化鋰、六氟磷酸鋰等鋰電池所需的關鍵材料漲幅已經突破200%,但對于電池廠而言依然“一貨難求”。
為了穩定原材料的供應,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電池廠商不得不親自下場布局鋰礦資源。
今年年初,國軒高科發布公告稱,與宜春礦業設立合資礦業公司,其看中的正是江西宜春豐富的鋰云母礦資源。
而財大氣粗的寧德時代直接選擇與礦業公司們競爭,開啟了全球范圍內鋰礦資源的“買買買”模式。
今年,寧德時代先是注資2.4億美元(約合15.52億元人民幣)入股位于非洲剛果(金)的鋰礦項目Manono,與澳大利亞礦產勘探公司AVZ Minerals一同開發該項目。
然后出價每股3.85加元收購千禧鋰業(Millennial Lithium),截胡了贛鋒鋰業,贏得了這場競購戰。
另外,包括比亞迪、豐田在內的車企也和電池廠一樣布局起全球鋰礦資源。
除了這些“老玩家”們,國內礦業巨頭紫金礦業也跨界殺入鋰礦領域,并且一出手就是9.6億加元(約合49.6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了加拿大鋰鹽商Neo Lithium。
此前,紫金礦業是國內最大的銅金礦生產商,從未涉足鋰礦資源。
在公告里,紫金礦業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看好鋰電作為新能源的長期趨勢。
隨著紫金礦業的入局,這場“鋰礦爭奪戰”開始有了愈演愈烈之勢。
失去話語權,累垮二線電池廠
上游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最終沿著供應鏈傳導到電池廠環節。
以國內排名前五的電池上市公司為例,2021年上半年裝機量都同比超過了200%,但與之匹配的是,雖然賣掉了更多的電池,但卻并沒有產生相應的毛利率增長。
除了絕對霸主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勉強保持沒有下滑之外,其他動力電池企業的毛利率與上一年相比均有所下滑,利潤早被原材料的漲價大幅蠶食。
但成本在翻倍的同時,售價卻依舊穩如泰山。
這是因為頭部電池廠擁有原料采購方面的優勢,可以對供應商要求保量與保價,這也是頭部電池廠敢于“不漲價”的底氣所在。
在頭部電池廠按兵不動的情況下,二線電池廠很難調漲價格,只能以維穩為主。
對于這些缺失穩定鋰資源供應的二線電池廠來講,一邊是日益飛漲的原材料成本,另一邊是丟不下的市場,兩者權衡下來,只能默默去承受這不合理的高成本。
不過,即使是掌握產業上、下游的寧德時代也并不能在這次“電池荒”里高枕無憂,靠著單一的動力電池很難持續支撐寧德時代的繼續狂奔。
因此在鋰電池以外,寧德時代還布局了儲能系統相關的鈉電池產品。
行業龍頭尚且如此,其他中小電池廠該如何熬過成本上漲的“寒冬”呢?
結語
在全球碳中和的目標面前,鋰礦資源逐漸變成一種戰略性礦種,這自然會讓一些巨頭公司盯上這塊“蛋糕”。
據高工鋰電的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已經有超過20場企業跨界布局鋰電項目。
資本的加入,讓這一場本屬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荒,逐步演變成了一場資源爭奪的戰爭,而最終“受傷”的只會是整車廠和電池廠們。
中日韓電池大戰,正式打到美國2024-04-18 09:30
|
四川搶鋰大戰后續:大中礦業近日將一次繳清42億元拍賣款2023-09-22 23:05
|
價格戰之下,動力電池廠的利潤怎么還漲了?2023-09-15 10:02
|
再現50億元鋰礦天價競拍,搶鋰大戰何時休?2023-08-14 08:16
|
動力電池企業火熱之下現隱憂2023-02-07 08:39
|
車企造電池,“競合”博弈利弊幾何?2022-12-07 11:09
|
二線動力電池企業“抱團搶鋰”2022-07-08 10:34
|
動力電池回收爆發前夜?風口之下 多家國內外公司組隊布局2022-05-23 09:48
|
電池廠搶人大戰:應屆碩士年薪40萬元起,工程師跳槽薪資翻倍2022-05-17 09:21
|
鋰電廠陷“內卷”式搶人大戰:普通工人月入近萬 高端人才薪酬2年翻倍2022-03-01 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