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國內乘用車銷量因芯片供給缺乏的影響,整體增速放緩,共銷售155.2萬輛,同比下降11.7%。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銷量卻實現了逆勢大漲,并創歷史新高,成為了汽車市場上的一抹亮色。
隨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是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的同步增長。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2021年8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12.6GWh,同比上升144.9%,環比上升11.2%;1-8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76.3GWh,同比累計上升176.3%。
動力電池裝車量排名前十的企業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中航鋰電、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塔菲爾新能源、捷威動力和億緯鋰能。
預計2021 年全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超100GWh(同比激增約60%),生產量超140GWh(同比大幅增長約70%)。
“從2021年開始,全球鋰電池市場需求明顯提升,但目前來看,全產業鏈的產能供給相對較慢,有效供給不足。”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認為,動力電池需求爆發式增長,全供應鏈的產能供給將面臨挑戰。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增長,倒逼整個產業鏈同步水漲船高,特別是上游原材料產業成為整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制約環節。
動力電池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資源的開采和加工,主要有鋰資源、鎳資源、鈷資源和石墨等等;中游是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材料的生產和加工;下游是電芯及電池包供應商,將中游的各種材料組裝成電芯后進行制造和封裝。
沒有上游的礦產、中游的材料,下游再怎么折騰,也變不出花來。因此,誰把控了上中游資源,誰就掌握了穩定的原材料供給,也就掌握了市場話語權,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需求旺盛,導致動力電池原材料供不應求;另一方面鋰資源供應緊張,加上受新冠疫情影響,原材料企業未能按照預期實現擴產計劃。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原材料價格的急劇上升。
9月27日,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碳酸鋰價格較9月26日繼續上漲,99.5%(電/國)碳酸鋰均價報18.25萬元/噸,上漲3500元/噸。去年8月,電池級碳酸鋰僅為4萬元/噸,較去年8月大漲了356%。
氫氧化鋰方面,目前的最新報價為,56.5%(電/微粉)氫氧化鋰均價報17.60萬元/噸。而今年1月,同種材料的價格為6.3萬元/噸,9個月價格上漲了179%。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由年初的3.5萬-4萬元每噸上漲到當前的6萬-6.5萬元/噸,三元523動力單晶材料的價格由11萬-13萬元每噸上漲到18萬-20萬元/噸;人造石墨負極由3.萬-4.5萬元/噸上漲到4.0萬-6.0萬元/噸;電解液由3.5萬-5萬元/噸上漲到當前的9萬-11萬元/噸。
其他電池原料如鈷鹽、六氟磷酸鋰、PVDF、針狀焦等均有大幅上漲。中下游企業利潤水平明顯被壓縮,產業鏈利潤向上游冶煉與資源端集中。
很多電池制造企業,除了與上游的礦業和中游的材料公司建立牢固、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更是利用資本深入上游產業鏈之中。或是直接控制礦產資源,或是參股材料生產企業,或是建立合資材料公司,甚至自建材料工廠。
寧德時代
8月,寧德時代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為6.5GWh,占比達51.7%,1-8月累計37.9GWh,占比49.7%,保持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地位。
之所以能在動力電池領域獨占鰲頭,產品越做越強,規模越來越大,除了技術上的領先,全產業鏈的布局,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也是必要的前提。
近年來,寧德時代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已經逐步建立了包括上游礦石資源(銅、鈷、鋰、鎳)、鋰鹽材料(碳酸鋰及氫氧化鋰)和正極材料(三元前軀體、磷酸鐵鋰及三元材料)在內的完整原材料布局版圖。
2015年,寧德時代入股了主營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廣東邦普公司,隨后多次增資,目前直接、間接持股52.88%。
2018年3月通過加拿大時代,投資約2.6億元持有北美鋰業43.59%的股權,北美鋰業主要業務為鋰礦開采、選礦和冶煉。北美鋰業在加拿大的礦產項目預計每年可產2.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同月,寧德時代向吉林吉恩鎳業收購了北美鋰業(North American Lithium)的3660萬股票,以90%以上的持股成為控股股東。
2018年4月,寧德時代投資1500萬加元,參股北美鎳業(North American Nickel Inc),持股25.38%。
2018年9月,寧德時代通過廣東邦普與格林美、青山鋼鐵、印度尼西亞IMIP 園區、日本阪和興業株式會社在印尼合資設立青美邦項目,總投資約45.9億元,建設年產能為鎳金屬5萬噸/年、鈷金屬4000噸/年項目。寧德時代合作的青山鋼鐵集團及關聯方在印尼擁有多個鎳礦山,鎳金屬儲量超過 1200萬噸。
2018年11月,寧德時代與天華超凈、宜賓天原集團等共同投資設立天宜鋰業,目前寧德時代持有天宜鋰業25%的股份。天宜鋰業主攻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等正極材料產品,一期年產2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已竣工投產,目前平均每天生產可達70多噸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
2019年9月,寧德時代與廣東邦普共同出資36億元設立寧波邦普時代,其中寧德時代出資17.64億元,持股49%。隨后寧波邦普時代全資子公司寧德邦普在寧德市福鼎投資建設正極材料項目,總投資約91.3億元,產能為鎳鈷錳酸鋰10萬噸/年。
2019年9月,寧德時代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時代,認購澳大利亞鋰礦企業 Pilbara Minerals 公司1.83億股普通股,占總股本的8.5%,并與Pilbara開展采購鋰輝石精礦采購、運營及技術支持方面合作。
2019年,寧德時代入局磷酸鐵鋰龍頭德方納米的子公司曲靖磷鐵,目前持股40%。2021年1月,寧德時代還與德方納米擬在宜賓投建“年產8萬噸磷酸鐵鋰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
2020年9月,寧德時代以858萬加元認購加拿大鋰礦制造商Neo Liquitium Corp 8%的股權,成為其第三大股東。Neo Lithium擁有阿根廷卡塔馬卡省Tres Quebradas鋰鹽湖項目,該項目儲量為130萬噸LCE(碳酸鋰當量),未來年產能有望達到4萬噸電池級別碳酸鋰。
2020年12月,寧德時代還增資專注于磷酸鐵鋰研發的湖南裕能,持有其10.54% 股份。湖南裕能是寧德時代磷酸鐵鋰材料核心供應商,在國內磷酸鐵鋰出貨量排行榜中處于第5位。
2021年4月,寧德時代通過邦普時代出資約9億元,獲得洛鉬控股全資子公司KFM控股25%股權,共同開發位于剛果(金)的Kisanfu銅鈷礦項目,洛陽鉬業通過子公司持有KFM銅鈷礦95%權益,后者為目前世界上儲量最大的待開發銅鈷礦之一。
據彭博社報道,寧德時代9月8日向加拿大鋰業公司Millennial發出3.77億加元(約合人民幣19.14億元)收購要約,高過競購者贛鋒鋰業3.53億加元(約合人民幣17.93億元)的報價。Millennial旗下的主要資產為位于阿根廷Salta省的Pastos Grandes鋰鹽湖項目及位于阿根廷Jujuy省的Cauchari East鋰鹽湖項目。
比亞迪
8月,比亞迪汽車以60508輛的銷量坐上新能源汽車寶座,而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4GWh,占比19.1%,排名全國第二。本年累計裝機總量為11.9GWh,已經超過2020年比亞迪全年裝機量。
比亞迪一直在努力切入動力電池供應鏈的上游。早在2010年9月,比亞迪斥資2.46億元買下西藏礦業旗下扎布耶鋰業18%的股份。
2016年10月,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與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卓域成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新公司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致力于開發鹽湖資源,并用于碳酸鋰、氫氧化鋰的生產及銷售,其中比亞迪持股比例為49%。2017年12月,該合資公司啟動建設“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項目總投資48.49億元。
2018年8月,比亞迪聯合中冶集團、國軒高科、曹妃甸發展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比亞迪持股10%。
2020年12月,比亞迪參股了由湘潭電化發起混合所有制改革湖南裕能,專注于磷酸鐵鋰和鎳鈷錳三元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湖南裕能是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領先制造商之一。比亞迪在公司中持股比例為5.2687%,股本2992.307萬元。
湖南裕能目前有三個生產基地,分別位于湖南湘潭、廣西靖西和四川遂寧,現有磷酸鐵鋰產能5萬噸,未來兩年計劃將產能擴充至10萬噸以上。
在原材料供應鏈方面,比亞迪還有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融捷股份公司。
2021年4月,融捷與比亞迪的鋰鹽、鋰電設備銷售合同金額已達9.7億元。據了解,融捷股份的主要業務包括鋰礦采選、鋰鹽及深加工和鋰電設備銷售。
融捷股份的控股股東為融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而占89.5%股份的實際控股人呂向陽,除了捷信股份法人的身份,還是比亞迪股份董事長王傳福的表哥,比亞迪股份的副董事長、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8.36%,而融捷股份也持有比亞迪5.42%的股份。
最關鍵的是,融捷股份全資子公司融達鋰業,取得了四川省甘孜州甲基卡鋰輝石礦 134 號脈30年的開采經營權。該鋰輝石礦山為亞洲最大固體鋰輝石資源,鋰礦儲量合計為 2899.5 萬噸,折合碳酸鋰品位96.08萬噸,約占全國的 80%,目前該礦山已具備105萬噸/年礦石開采能力和45萬噸/年選礦能力。
國軒高科
國軒高科為國內磷酸鐵鋰電池龍頭,成立于2006年,2007年開始生產磷酸鐵鋰電池。
今年8月,國軒高科國內裝車量為0.69GWh,占比5.5%,排名第三。
目前在全球擁有7大研發中心,具備電池原材料、BMS系統開發、固態電池等技術研發能力,公司研發的磷酸鐵鋰電芯達到230Wh/kg,配套北汽EX3的三元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在磷酸鐵鋰電池中居于領先地位。
國軒高科目前已先后布局了正極、負極、銅箔、隔膜、電解液等上游原材料及電池循環回收,形成較為完整的四大材料及電池循環生態體系,并逐步建立“材料端-電池端-產品端”的全產業鏈的垂直布局。
2015年,國軒高科成立合肥國軒電池材料有限公司,開始涉足磷酸鐵鋰、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的開發與生產。
2016年,國軒高科與星源材質合作成立合肥星源,星源材質是我國為數不多邁入國際市場、向國際知名鋰離子電池廠商批量提供隔膜產品和技術服務的領軍企業之一。合資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隔膜及各類功能膜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目前合肥星源生產的產品供應給國軒高科。
2018年8月,國軒高科也參與了前面提到的中冶瑞木新能源,持股比例為30%,該項目總投資36.9億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在建高鎳三元前驅體項目,以及全球規模最大的高純氧化鈧研發及生產基地。2021年6月8日,該公司高鎳三元前驅體產品正式量產,將逐步供貨主流電動車廠商。
中冶集團在海外擁有大規模的鎳鈷礦,并擁有成熟的濕法冶金技術,為合資公司的鎳鈷資源提供了保障。
2017年6月,國軒高科收購巴斯夫美國電解液實驗室及相關專利,為高電壓、高能量密度電池做技術儲備。
2017年,與上海電池集團合資成立上海電氣國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于鈦酸鋰材料為負極的儲能電池。
2020年7月,國軒高科投資數十億元,在廬江建立正極材料生產基地,目前建成年產2.8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線,年產6000噸的三元正極材料產線,實現自產鋰電池正極材料完全自供。
2020年年初,其子公司合肥國軒增資銅陵有色全資子公司合肥銅冠銅箔,持有其3.5%股份,涉足鋰電銅箔環節。
2020年6月開始,在確定了大眾汽車入股后,國軒高科在鋰電材料和礦產資源領域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投資。
2020年7月,合肥國軒電池材料有限公司與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簽約,國軒高科年產3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項目落地廬江。
2021年2月,國軒高科與宜春市簽訂了115億元的新能源產業鏈項目,包括合資礦業公司組建、產業園項目落地等。
2021年3月,國軒高科與宜春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10000萬元設立合資公司宜春國軒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礦產資源的開采、收儲、管理、經營等,國軒高科占注冊資本51%。
宜春擁有非常豐富的鋰云母礦資源,號稱“亞洲鋰都”,擁有國家級的鋰電產業園,省市政府也非常重視宜春鋰電產業的發展。
2021年8月初,國軒高科又分別與宜春市宜豐縣、奉新縣政府簽約,在兩地建設年產5萬噸碳酸鋰及800萬噸采選礦綜合開發利用項目。
2021年3月,國軒高科與肥東縣政府合資成立合肥國軒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國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120億元在肥東建設動力電池產業鏈系列項目,主要為動力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及電池回收等。
2021年7月,國軒高科全資子公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與廬江高新區簽署投資協議,建設年產20萬噸高端正極材料生產基地,計劃2025年正式投產。
蜂巢能源
蜂巢能源算得上是動力電池領域的后起之秀,通過先進的無鈷電池以及疊片技術,在動力電池的材料及工藝方面都有創新。盡管2020年4月蜂巢能源動力電池產品才開始裝車,但發展非常迅速,到2021年8月,已經躍升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的第五名,裝機量0.34GWh,占比2.7%。
在竭力擴大產能的同時,蜂巢能源還積極拓展上游礦產、中游正極材料加工、下游電池梯次利用、回收、儲能等領域的業務。
在上游產業鏈上,蜂巢能源的母公司長城控股早在其獨立之前就進行了布局。2017年9月,長城控股通過全資子公司Billion Sunny Development Ltd,收購了澳大利亞鋰礦供應商皮爾巴拉礦業(Pilbara Minerals)3.5%的股份,約合2800萬澳元(2200萬美元),并簽署了承購協議,規定皮爾巴拉將在首個五年內每年為其提供75000噸鋰輝石精礦。
2018年11月,已經獨立的蜂巢能源又參股了廣西天源新能源材料公司,持股比例49%,是公司最大股東。由此,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參與投資廣西天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5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建設。
廣西天源2.5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項目是目前全球單線產能最大的礦石法提鋰產線,也是廣西第一個基礎鋰鹽生產項目,吸收并采用近年來發展改進的技術成果,采用“一步冷凍法”、連續浸出、凈化和結晶等先進工藝,確保產品質量、生產效率以及回收率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該項目總投資5.1億元,達產后,可新增產值30億元,年新增稅收1億元以上,拉動相關行業產值5.4億元。
2021年4月8日,蜂巢能源無鈷正極材料在其位于常州金壇的正極材料工廠正式量產下線。
由于NMx無鈷電池為業界首創,所以蜂巢能源自建了正極材料工廠以實現量產。目前蜂巢能源已經投入使用的2條產線,年產能可達5000噸。
億緯鋰能
8月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中,億緯鋰能名列第十,裝機量0.2GWh,占比1.6%。億緯鋰能主營業務為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鋰離子電池在其去年營收中占八成。
今年以來,億緯鋰能加大了在產業鏈上游的布局,通過定增股票、與相關頭部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等動作,旨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資源,加強原材料供應保障,提升公司供應鏈穩定性,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公司的不利影響,有助于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2021年1月26日,億緯鋰能宣布擬18億元認購華友鈷業定增股票,旨在鎖定華友高鎳型三元前驅體材料及其原材料和鈷資源的穩定供應。該定增項目擬用于年產4.5萬噸鎳金屬量高冰鎳項目、年產5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
華友鈷業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材料和鈷新材料產品的研發制造業務,是一家擁有從鈷鎳資源開發到鋰電材料制造一體化產業鏈。
2021年3月23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擬與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以共同投資的方式設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專注于生產低成本優質的磷酸鐵鋰,并優先向億緯鋰能及其子公司供應。
該合資公司注冊資本擬為1億元,其中億緯鋰能持有合資公司40%的股權;德方納米持有合資公司60%的股權。合資公司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為20億元,年產能10萬噸。合資公司應于協議生效后12個月內實現量產。
近年來,億緯鋰能占德方納米營收比近18%,為第二大客戶。繼寧德時代之后,億緯鋰能選擇與其合資建廠也顯示出德方納米在成本和性能上的競爭力。
2021年5月29日,億緯鋰能全資子公司億緯亞洲有限公司與貝特瑞、SKI共同對貝特瑞子公司常州市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億緯亞洲以現金出資4.69億元,占24%股份。合資公司產能設計為最大5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
2021年7月9日,億緯鋰能宣布收購金昆侖鋰業有限公司28.125%股權,并與該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8億元,億緯鋰能認繳出資1.44億元,持股80%。金昆侖鋰業其主營業務是金屬鋰,規劃年產能3000噸,已有年產能1000噸,而合資公司建設年產3萬噸碳酸鋰和氫氧化鋰項目。
同日,億緯鋰能以1.1億元收購大華化工5%股權。此外,億緯鋰能控股股東億緯控股已取得上述大柴旦湖(A區)硼鉀礦采礦權的抵押權,并擬收購大華化工29%股權。
大華化工享有大柴旦鹽湖采礦權,大柴旦鹽湖的面積約240平方公里,大華化工享有大柴旦鹽湖采礦權,該礦區資源豐富,采礦權面積為89.7505平方公里,開采礦種有硼礦、鉀礦、湖鹽、鋰、溴。
億緯鋰能今年還在加碼鎳鈷資源布局。2021年5月24日,億緯鋰能公告稱,子公司億緯亞洲與永瑞控股、Glaucous、華友國際鈷業、LINDO簽訂《印尼華宇鎳鈷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合資協議》,各方同意在印尼建設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和1.5萬噸鈷金屬量產品。
2021年8月2日,億緯鋰能公告稱與恩捷股份擬在荊門設立合資公司生產鋰電池隔膜,項目投資達52億元。合資公司擬投產年產能16 億平方米濕法基膜以及與之產能完全匹配的涂布膜,并優先向億緯鋰能供應。
恩捷股份去年的八成營收來自膜類產品,合資公司將專注于生產低成本優質的鋰離子電池隔離膜和涂布膜,并優先向億緯鋰能及其子公司供應。
小結
今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海外復蘇,疊加一線車企優質電動車型供應加速,將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張和產業鏈的成熟和發展,電動車銷量可能會長期維持高速增長趨勢不變,造成了動力電池領域供應緊張的趨勢,電池企業在擴大產能的同時,為了保障供應鏈安全,紛紛在中上游布局。
電池企業布局中上游原材料領域大致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投資上游的礦山、鹽湖,以獲得鋰、鎳、鈷等稀缺的原始資源,但目前這些礦產差不多都已有主,想入股不太容易;二是入股中游材料生產企業,或與這些企業合資建廠,以確保材料供應鏈的絕對安全,這種方式比較容易實現,而且雙方都會受益,基本上是雙贏的局面,比較受歡迎;三是動力電池企業自建材料工廠,這種方式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自研能力,對材料領域有深入了解,而且前期投入較大,實踐起來比較困難。
預計,隨著未來動力電池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動力電池產能規模不斷提升,電池企業與上游材料企業的這種“綁定”會越來越多,資源、原材料、電池加工等產業鏈環節聯系更加緊密,相信會讓動力電池的供應鏈安全體系更加穩定,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擴張奠定堅實的基礎。
氫能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4-06-04 09:19
|
起大早趕晚集,歐洲動力電池產業何時崛起?2024-05-29 18:30
|
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筑牢動力電池安全底線——獨家解讀《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2024-05-29 09:28
|
讓“退役”電池變廢為寶 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加速發展2024-05-20 18:58
|
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持續升溫2024-05-15 11:59
|
動力電池回收現“冰火兩重天”,行業洗牌下產業鏈一體化成新趨勢2024-05-14 12:18
|
一塊動力電池的“3公里產業圈”2024-05-12 09:52
|
“兩個月不到賠了300萬”,一位動力電池回收創業者的“血淚”反思2024-05-10 12:19
|
動力電池將迎大規模“退役”潮,催生千億回收市場2024-05-08 11:02
|
積蓄新動力 跑出加速度——福建以點帶面構建鋰電產業新生態2024-05-07 0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