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國際車展進入尾聲,市場圍繞新能源車的熱議似乎暫時告一段落。而在華為將智駕推上風火浪尖的同時,圍繞動力
電池的這一趨勢,已悄然出現。
據行業智庫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本次車展上,包括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外資/合資、傳統品牌等車企亮相了近80款新能源車型,其中43款中高端車型已經搭載或者計劃搭載高鎳電池。
其中,高端外資品牌車企對高鎳電池的接受度最高,43款高鎳車型中,18款來自外資/合資品牌。不過從車型上市到量產交付的時間軸看,外資中高端車型在國內市場上量還需1-2年。
同時,造車新勢力在高鎳三元電池上的應用進程已“準備就緒”。本次車展上,包括蔚來、小鵬、哪吒、零跑、極星、高合等也亮相了高鎳三元電池車型。
高工鋰電認為,中長期來看,傳統車企將成為高鎳三元電池應用的重要增長極;從中期趨勢看,造車新勢力有望成為國內高鎳三元電池的應用主力之一。
磷酸鐵鋰VS高鎳三元 高端市場已見分曉?
近年來,伴隨行業退補降本、刀片技術改進和安全意識提升等因素催化,國內磷酸鐵鋰電池顯著回暖,市場圍繞磷酸鐵鋰和高鎳三元電池誰將主導電池正極市場的討論甚囂塵上。
根據GGII數據,2020年中國正極材料市場出貨量達51萬噸,同比增長27%。從占比來看,磷酸鐵鋰材料因補貼效應弱化占比提升,三元材料占比為46%,因受到上半年疫情影響較2019年略有下滑,但仍占比最高,且增長態勢不變。
而進入2021年以來,受海外市場帶動,高鎳三元材料需求顯著增長。行業數據顯示,3月國內高鎳三元材料(含鎳8系、9系)產量顯著提升。高鎳材料產量約9000噸,在整體三元材料中的占比達到34%,市占率首次超過3成。
國內核心公司業績也印證了高鎳三元的景氣度。高鎳正極龍頭容百科技預計一季度凈利同增257%-376%。公司表示,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國際主流車企加速布局高鎳電池技術路線,下游電池廠加大擴產速度,高鎳材料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
高工鋰電認為,相比于磷酸鐵鋰及中鎳三元電池,高鎳電池更能滿足消費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在續航里程、用電、成本等方面的綜合訴求,尤其在中高端新能源車市場,高鎳電池更具話語權。另據行業人士判斷,高鎳電池是未來5年內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應用主流。
續航里程“卡脖子” 高鎳或成高里程唯一選擇
財通證券龔斯聞團隊4月1日報告指出,高能量密度和里程是未來乘用車的第一追求。數據顯示,真實工況下新能源車綜合平均里程僅為標稱里程的約70-80%,而在高速+冬天的最嚴峻工況下,真實里程平均僅有標稱里程的一半。
由此龔斯聞團隊認為,中長期標稱里程達到600公里以上,配合快充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較好的消除里程焦慮,未來新能源汽車需要更高的電池容量,600公里以上高鎳是最好的選擇,800公里以上高鎳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成本角度來看,單Wh成本與價格上,高鎳鋰電高于鐵鋰,但通過系統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與進一步降本下Wh成本差的縮小,到2030年高鎳鋰電可實現系統級成本中低里程與鐵鋰相近,高里程(續航大于800公里)下低于鐵鋰。
國海證券王蔚祺3月15日報告同樣認為,長期看高鎳化是提升能量密度最成熟的方向,高端車型的高續航需求高鎳還是主流方案,同時高鎳帶來企業更強的盈利空間,伴隨電池廠和車企紛紛布局高鎳產品,長期看國內高鎳三元正極仍是行業趨勢。
據王蔚祺預計,2025年全球6系及以上高鎳正極需求約133萬噸,CAGR達到 45%,增速顯著高于三元正極。同時據高工鋰電分析,高鎳正極的應用程度,長期要綜合固態電池等新材料電池技術的產業化進展。
龍頭技術領先率先卡位 或直接受益行業紅利
需要指出的是,高鎳正極材料工藝難度大,設備要求高,開發周期長,因此龔斯聞團隊認為,優先掌握高鎳材料核心技術、具備量產能力的企業有望直接受益行業發展紅利。
從競爭格局來看,三元正極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而在高鎳市場上,2020年容百科技和天津巴莫合計市占率超過85%,競爭優勢明顯。
此外,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在高鎳三元電池的安全應用上已經走在市場前列。據高工鋰電獲悉,今年寧德時代的高鎳電池出貨量將占其三元電池的一半以上,主要來自海外市場的需求起量。
而從本次車展高鎳電池款車型電池供應商來看,寧德時代成為絕對的供應主力,合作了包括奔馳、寶馬、奧迪、本田、極氪、極狐、歐拉、蔚來、小鵬、哪吒、零跑、智己、一汽紅旗、上汽大眾等高鎳電池車型。
高工鋰電據此進一步指出,一旦國內高鎳電池需求起量,擁有成熟技術的電池企業將率先獲益。而高鎳技術的掌握也將拉大電池企業之間的競爭差距。
王蔚祺上述報告認為,看好具有高鎳技術優勢、產業鏈資源優勢和全球化客戶優勢的正極龍頭企業:當升科技、容百科技、格林美。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