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中文網》25日報道,伴隨著中國政府放寬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的限制,出臺了吸引外資、促進新能源車普及的政策,日韓廠商基于對未來訂單增量的預期,紛紛計劃擴增中國車用
電池產能,借此搶占市場。未來,中日韓三國車載
電池生產廠商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此前,全球最大的車載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計劃2020年之前將車載電池的產能提高至2017年的4倍以上,達到50GWh。比亞迪(BYD)將在2020年之前投入超過3000億日元,將年產能提高至60GWh。而日本的松下最早將在2019年內將車載電池的產能最大提高8成。韓國的LG化學也將于2020年在南京新建工廠。
隨著外資車企從2019年開始在中國設立新公司和新工廠將更加容易,電池生產廠家間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今年1~10月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的銷量為72.6萬輛,同比大幅增長91%。雖然新能源車目前僅占新車銷量的3%多一點,不過據瑞穗銀行估算,到2030年新能源車將占到新車銷量的3成以上。
看好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松下將在中國唯一的車載電池工廠(大連市)投資數百億日元增加2條生產線,將其產能提高40%~80%。新生產線力爭2019年夏季投入使用。松下大連工廠目前年產能為5GWh,將增產的是“方形電池”,被用于以純電動汽車為首的混合動力車(H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與為美國特斯拉供應的筒形電池不同。
韓國企業也將再次轉為投資攻勢。LG化學計劃2020年之前在南京新建工廠,預計產能為可滿足5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需求。還計劃與中國華友鈷業成立合資公司,生產電池的主要零部件正極材料。三星SDI正在討論在江蘇省無錫市新建車載電池工廠。
在全球市場上,企業之間的競爭還在向鋰電池的主要零部件擴大。中國的星源材質科技將增產電池隔膜。該公司投入50億元,在常州的新工廠近期已啟動了部分生產。預定2020年全面投入使用,年產能將提高至目前(2億平方米)的4倍。市場份額位居全球之首的旭化成和東麗也提出了增產計劃。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