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綠色石油”的氫能,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看好,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氫能產業布局,但氫能產業化之路有多遠?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江蘇主題采訪首日,經濟日報記者來到蘇州張家港市。在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富氫能”),該公司總經理王凱指著產線上的車載儲氫系統,如數家珍:國富氫能搶抓“雙碳”戰略機遇,在氫能全產業鏈的高端裝備環節進行了產品布局和技術儲備,打通了從水電解制氫、氫液化、儲運配送到終端利用的氫能全產業鏈,在氫能產業藍海中搶占了先機。
占得先機,還要精細布局。國富氫能裝備產業基地(三期)項目正是企業的關鍵一招。走進國富氫能三期智能化工廠,記者看到,在車載儲氫系統智能化車間的氫瓶產線上,數據纏繞機配備了智能機械手,實現了從內膽自動上下料到全自動化纏繞,再由機械手送入固化爐的全面自動化運轉,可以完成車載儲氫瓶的全流程生產工序。“我們從一期項目起,就引進了先進的智能工廠設計,導入信息化管控模式,采用5G、AI機器人技術,打造AGV智能立庫和安全智能高效的生產線,開啟中國氫能裝備的規模化、智能化、精細化制造之路。”國富氫能董事會辦公室主任趙靜介紹,三期智能化工廠擁有高壓車載儲氫系統及水電解制氫成套設備產線,并配套建設氫能裝備研發中心,為企業在氫能產業這塊“必爭之地”贏得了更多話語權。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本報記者徐達攝
在交通應用快速推廣的帶動下,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席卷全球,國富氫能在加氫站成套設備上也持續發力。在張家港市高新區的嘉化氫能港城加氫站,記者看到站內配有雙槍加氫機2臺,加氫車輛井然有序。據介紹,嘉化氫能港城加氫站是蘇州地區首座面向全社會運營的加氫站,也是江蘇省首座二級加氫站,該項目由浙江嘉化能源、江蘇國富氫能、上海重塑能源三方出資設立的江蘇嘉化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站內儲氫量達到1795kg,設計加氫能力1000kg/d。“張家港市每天約有70多輛公交車來此加氫,這里還為張家港和常熟區域內的燃料
電池物流車、公交大巴車等車輛提供商業化加氫服務。”國富氫能營銷中心華北大區總經理屈劍文告訴記者。
江蘇蘇州首座投入運營的加氫站。本報記者顧陽攝
氫能的產業化之路并不遙遠,以國富氫能為代表的的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布局,包括制氫、儲氫、運氫、加氫以及氫能應用等環節,并持續創新發力。憑借在氫能裝備全產業鏈上的創新研發,國富氫能申請氫能專利400余項,授權專利240項,其中發明專利42項,參編9項國家標準、11項團體標準,成為氫能行業鮮有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下一步,公司將把握好氫能產業化的市場機遇,在氫能裝備‘制、儲、運、加、用’的賽道上持續加強研發和產業化,在持續保持高壓供氫系統、高壓加氫站的市場占有率基礎上,持續擴容液氫裝備產業,在電解水制氫、民用液氫制取、液氫儲運裝備領域繼續發力,不斷夯實氫能裝備領跑者的地位。” 王凱說。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