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
電池大數據平臺,為電動汽車配上“診斷醫生”;“手握”
電池業務遍布全國25個城市;成功申請“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項目……成立2年來,位于武漢經開區南太子湖創新谷的羿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羿動新能源),聚焦“電車分離”管理新模式,成長為電池資產管理產業鏈細分賽道高新技術企業。
近日,羿動新能源CEO劉悅澎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搶灘新能源高增長賽道,公司聯合整車廠、充電樁、出租車公司等上下游企業,探索換電模式下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實踐,以新模式、新業態“蓄勢賦能”新質生產力,打通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最后一環。
千公里外新能源出租車電池異常,手機端一目了然
4月初,記者走進羿動新能源展廳,占據一整面墻的電子大屏實時滾動更新公司的全國運營版圖。截至目前,該公司業務范圍覆蓋了武漢、呼和浩特、沈陽等25座城市,平臺管理電池資產超2萬塊,掌握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術。
“當屏幕上閃現一個橙黃色的警報圖標,說明這塊電池處于異常狀態,需要人為干預。”在羿動新能源電池研發經理黃希光的電腦和手機端上,10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一輛出租車發出二級預警,顯示SOC(電池荷電狀態)過低。“了解電池的健康狀態,避免單個電池過度使用,可提升整體電池使用壽命。”黃希光說。
如同醫生看病,首先要“望聞問切”,才能診斷出病因。羿動新能源自主研發出的“電池醫生檢測”系統,給“有故障”的
電動車電池進行診斷,電阻、電壓、溫差等數據實時記錄,讓維修人員聽懂電池“訴求”,得以快速“對癥下藥”。
“團隊時刻繃緊升級迭代這根弦。”黃希光說,系統搭建只是第一步,為了讓“電池檢測報告”更精準,每一次所建立的故障模型都需要在下一次迭代時“清洗”,拋開非正式故障數據,將電池信息準確翻譯出來,再逐一跟電壓、電流、溫度等參數耦合分析,不斷提升數據導入、模型轉移速度和效率。
相關數據顯示,羿動新能源已自研100余種電池故障診斷、狀態評估與預測等數據驅動模型,電池狀態關鍵指標SOX(電池狀態描述)估算誤差低于3%,安全預警正確率與查全率95%以上,通過提供充電優化策略提升電池壽命約30%。
與此同時,羿動新能源挖掘動力電池“剩余價值”,將閑置和退役的電池“變身”儲能電站,在電力成本最低的波谷時段充電,在高峰時段使用儲能系統的電力供應,以降低總體的電力成本并提高電力供應可靠性。目前該公司研發的儲能系統在沿海城市已迎來試點和示范運營。
持續深耕武漢,計劃年底在車谷落地動力電池實驗室及工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2年前,由武漢經開區與東風公司、中國一汽、三峽集團共同組建的羿動新能源應運而生,專注于電池技術、數據智能、基礎設施投資、電池資產、能源運營管理等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
“武漢是我們業務量最大的城市,公司持有新能源出租車換電市場規模超4000臺。”劉悅澎直言,搶抓國家、地方推廣使用新能源換電出租車窗口期,公司把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效益,“以武漢為中心,已推動十余座城市新能源運營車輛規模化更替”。
持續重倉武漢。2024年伊始,得益于園區運營管理方武漢經開科創服務有限公司的場地支持,羿動新能源在漢啟動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性能研究實驗室及工廠項目,將集電池狀態評估、剩余價值評估、電池維保及再利用綜合利用技術研究于一體,并配備智能化電池拆解和重組生產線,產品涵蓋動力電池包儲能設備、電池再制造以及退役電池數字分選解決方案等,計劃年底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值可達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漢經開區南太子湖創新谷,像羿動新能源一樣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企業不在少數。作為武漢市設立的首批“創谷”,南太子湖創新谷已聚集各類科創企業和平臺機構900余家,尤其是在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領域,產業聚集度高達70%。
“在經開創服公司的牽線搭橋下,我們還將深入與新能源生態布局關聯企業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助力武漢經開區加快打造萬億級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劉悅澎說。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