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穩步推進,市場不斷擴大,新型儲能行業正在地平線上噴薄而出。
2023年5月24日—26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協會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在杭州舉行,業內人士廣泛探討了儲能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路線和新技術。跟往屆會議最大的不同是,此次會議增設了“長時儲能”的分論壇,并得到了嘉賓和參展者的熱烈參與。
在國內致力于長時儲能的企業中,成立于2018年、總部位于上海的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很年輕,但最近卻風頭正盛。
就在此次大會舉行前一周,在首屆上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大賽中,緯景儲能獲得第二名。今年3月18日,緯景儲能宣布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6億元,這是其繼去年9月獲得超4億元融資后的又一筆大額融資。
在大會期間,緯景儲能的創始人兼副總裁陳攝軍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采訪。陳攝軍談到了公司對于長時儲能技術細分路線的選擇,對國內儲能市場尤其是長時儲能的看法;談到未來市場的開拓時,除了看好長時儲能開闊的市場前景,陳攝軍也表示公司將堅定地通過智能制造來降低其鋅鐵液流電池產品的成本。
緯景儲能的創始人兼副總裁陳攝軍
在陳攝軍看來,液流電池由于安全性極高,儲能時長大于8小時,以及使用壽命超過20年等優勢,更適合未來大量使用新能源的電網,也被視為最適合長時儲能的電池技術之一。
據業內人士介紹,根據電解液中活性物質的不同,液流電池又可分為全釩液流電池、鐵鉻液流電池、鋅鐵液流電池等。其中全釩液流電池電解液為不同價態釩離子的硫酸溶液,是目前國內示范項目規模最大的液流電池技術。
既然目前行業以全釩液流電池為主流,為何緯景儲能要選擇更為小眾的鋅鐵液流電池技術?
對此陳攝軍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緯景儲能的鋅基液流電池,選取了鋅和鐵兩種本征安全、儲備豐富、成本極低、價格波動平穩的金屬進行配對,首先保證了原材料極安全、易獲取、低成本。再加上緯景引入的儲能技術有著40多年深度研發基礎,在本土技術創新、產品迭代與持續降本方面已經走在前沿。”
據澎湃新聞記者從另外一些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雖然全釩液流電池是液流電池中的主流,但制約因素包括釩的成本高,產能有限。2022年,中國的五氧化二釩產能為11萬—12萬噸,90%應用在鋼鐵行業。而1GWh的全釩液流電池,大約對應需要0.8萬—1萬噸的五氧化二釩。
鋅鐵液流電池選用礦藏儲量豐富且價格穩定的鋅、鐵元素組成配對,依靠鋅酸鹽離子和鐵離子之間的電化學反應來實現電能的儲存和釋放,采用堿性電解液,擁有零爆炸零燃燒的特性,電池放電次數超過 20000次,使用壽命超過20年,在額定功率輸出下,放電時長超過8小時。
此外,鋅鐵液流電池能在-10°C至45°C環境溫度下做到安全穩定運行,且不受地理環境限制,是一種更安全靈活的新型儲能方式。
據介紹,2018年緯景儲能成立后,便引入了美國ViZn公司的鋅基液流電池儲能技術,該技術歷經了40多年的研發。緯景儲能以此為基礎,結合國內需求進行進一步的產品研發和迭代,并逐步將產品、技術本土化。
鋅鐵液流電池原理
緯景儲能鋅鐵液流電池
2021年10月,緯景儲能與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在江西上饒合作的200kW/600kWh“智慧能源示范項目”成功并網。這是緯景第一臺本土化的鋅基液流電池成功并網,實現了供應鏈原材料國產化、生產流程完備化、產品生產工藝精細化和產品智能制造創新化。
規范化智能化生產以降本,目標將度電成本降到0.2元/Wh以下
不過,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跟更為成熟的鋰電池、鉛酸電池產業相比,國內液流電池產業仍然處于商業化初期,初始成本過高是產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大瓶頸。同時,鋅鐵液流電池作為一種較新的液流電池,其離子傳導膜等相關部件產業鏈不夠成熟,也制約了其商業化推廣和應用。
對此,陳攝軍認為,規范化和智能化生產是發展儲能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撐儲能產品迭代、推廣、持續降本、擴大應用規模的關鍵條件。
“隨著緯景儲能不斷加快在全國多地布局智能制造工廠,鋅基液流電池產業化與規模化發展駛入快車道,這也為大幅降低鋅基液流電池產品度電成本夯實了基礎。”陳攝軍說。
今年1月,緯景儲能在江蘇鹽城啟用了國內首條百兆瓦級的“液流電池智能產線”,單一產線產能達到1.2GWh。今年7月,緯景儲能在廣東珠海打造的凈零碳示范工廠也即將竣工,該工廠將成為國內新型儲能液流電池的首個吉瓦級“黑燈工廠”。預計全面投產后,該廠產能將達到6GWh。
緯景儲能的珠海工廠
“緯景的目標是將度電成本壓縮到0.2元/Wh,低度電成本將在長時儲存市場更具優勢。”陳攝軍說,擴大生產規模、持續降低成本是緯景儲能近期最重要的戰略目標,疊加智能制造的品質化、規模化效應,緯景儲能的鋅基液流電池將更具優勢。
除了電池的成本,在更具體的電池技術上,澎湃新聞記者也從一些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鋅鐵液流電池同其他沉積型電池和鋅電池一樣,面臨著鋅枝晶以及功率和容量不能完全解耦的問題,其負極面容量較低。對此,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發展總監陸雙雙介紹,團隊經過研發以及數據積累,已經突破了鋅枝晶的瓶頸,能夠對鋅枝晶有效抑制。
不過,陳攝軍也對澎湃新聞記者坦言,對緯景儲能來說,最大的挑戰還是專業儲能人才的匱乏。“儲能不是一門單一的學科,儲能人才需要跨界掌握電化學、電力電子、材料科學、機械工程等學科的知識。尤其在儲能生態鏈中,核心材料技術亟待突破與創新,才能在這一關鍵領域有所突破,完成換道超車。”陳攝軍說。
宗申動力擬收購東莞鋰智慧60%股權 拓展儲能業務2023-05-26 11:13
|
動力電池回收+儲能市場空間大 長久物流擬“增兵”新能源業務2023-05-26 09:40
|
遠景零碳智能電池產業園首批儲能電池包下線2023-05-26 08:22
|
Energy Vault與瑞浦蘭鈞簽署10GWh液冷儲能電池供貨協議2023-05-24 09:53
|
“動力+儲能”雙輪驅動 捷威動力亮相CIBF20232023-05-19 11:02
|
埃克森新能源18GWh儲能電池項目落戶廣東珠海2023-05-18 11:20
|
中貝通信簽訂約2.25億元儲能電池系統采購供應保證框架協議2023-05-18 08:45
|
福森新能源年產6GWh儲能電池生產線及16MW光伏電站項目開工建設2023-05-16 10:26
|
“合作共創,儲能未來”融和元儲和埃克森新能源正式簽約戰略合作2023-05-16 08:56
|
天目錦鋰聯合實驗室簽約!遠航錦鋰目標2025年儲能電池產能超50GWh2023-05-10 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