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7月21日晚間,振華新材(688707.SH)發布了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億元-7億元,同比增加4.99億元-5.49億元,同比增長330.29%-363.3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6.4億元-6.9億元,同比增加4.93億元-5.43億元,同比增長336.02%-370.08%。
振華新材將業績增長原因歸為:
一是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動力
電池市場快速增長,公司下游客戶對正極材料需求旺盛,隨著義龍二期項目產能的釋放,期內產品銷量同比增長較快。同時2022年上半年上游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高企,帶動公司正極材料銷售價格相應提升。上述因素導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營收增長較快。
二是上半年產能利用率處于相對高位,規模效應釋放帶動生產制造環節的降本增效,同時公司基于前期在原材料端的采購布局,原材料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盈利能力提升較快。
三是公司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效果顯著,正極材料產品結構逐步優化,高鎳、中高鎳低鈷產品穩定放量,有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科普】
振華新材自設立以來專注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領域產品所用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新能源汽車領域用正極材料,涵蓋包括中鎳、中高鎳及高鎳在內的多種型號一次顆粒大單晶鎳鈷錳酸鋰三元正極材料(NCM),是公司的核心競爭產品。
消費電子用正極材料,主要包括高電壓鈷酸鋰、復合三元正極材料以及一次顆粒大單晶三元正極材料。
【解讀】
振華新材業績延續了2021年以來的高增速。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同比增長432.07%至55.15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43.34%至4.13億元。2022年一季度,振華新材實現歸母凈利潤3.42億元,同比增長345.35%。
今年上半年延續高增長主要是因為“正極材料需求旺盛,義龍二期項目產能釋放,實現量價齊升;正極材料產品結構逐步優化,高鎳、中高鎳低鈷產品穩定放量;產能利用率處于相對高位,規模效應釋放帶動降本增效,同時公司有效地控制住了原材料成本。”
據其2021年財報,公司通過參股公司紅星電子,布局廢舊鋰離子電池及材料回收產業,加強對三元前驅體等原材料成本的控制能力。紅星電子利用廢舊鋰離子電池、次生物料提煉回收可用鋰元素、鈷元素等有價值材料,并將其生產轉化為三元前驅體、碳酸鋰等公司生產所用原材料。
正極材料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2021年實現收入同比增長428.54%至54.78億元,在營收中占比99.33%。
公司銷售的主要產品有三元材料、鈷酸鋰和復合三元,其中三元材料是公司的核心產品,目前公司已實現涵蓋中鎳、中高鎳及高鎳一次顆粒大單晶三元材料的產業化生產及銷售。
2021年單晶型三元材料滲透率不斷走高,高鎳類型的單晶產品受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強有力帶動,產量及占比攀升明顯。不同于國內三元材料市場的競爭格局,單晶三元材料由于技術壁壘較高,目前國內能夠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較少。根據鑫欏資訊數據,2021年1-11月國內單晶三元材料產量排名中,公司以26%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公司三元材料出貨量在國內市場份額占比為8%,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五,在全球三元材料市場份額占比為5%。
截至2021年底,振華新材已成為、、新能源科技(ATL)、微宏動力、多氟多、天津力神、珠海冠宇等國內電池生產企業的重要正極材料供應商。
分析稱,公司2015年起和寧德時代開始合作,寧德占公司銷售額比重長期保持在65%以上,且為公司前十大股東,公司長期有望受益于寧德裝機量高增長。
分析,2018-2021年中國正極材料和三元材料出貨量CAGR分別為42.38%和33.15%。考慮到行業擴容和單車帶電量持續提升,我們預計2025年全球三元正極材料需求量為162.9萬噸,2021-2025年CAGR為25%。目前我國三元正極材料行業格局相對分散,公司市占率約為8%,與頭部企業差距小。隨著未來全球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和三元正極材料高鎳化、單晶化趨勢顯現,具備相關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的企業更具潛力,進一步擴大市占率后,充分受益于行業內正極材料需求的高增。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