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科技(603959)6月1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2年5月26日接受43家機構單位調研,機構類型為保險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機構、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問:公司1、2季度的收入確認是否受影響?
答:疫情對公司1季度、2季度的收入均有所影響,主要是公司鋰電項目的設備到貨延遲,導致公司收入確認時點有所延遲。
但隨著目前疫情的好轉,只是對季度間收入確認有所影響,對公司2022全年的收入確認不會構成重大影響。
問:公司項目交付和收入確認周期是多長?設備要幾個月份實現交付?
答:公司不同類型的項目交付周期不同,通常設備的交付和收入確認周期為3個月,產線總包項目的交付和收入確認周期為6-8個月,EPC總包項目的交付和收入確認周期為10-12個月。目前受疫情影響,項目整體進度推遲1-2個月,但公司2022全年總體目標不受影響。
問:能否更新一下公司訂單情況?
答:2022年年初到目前,鋰電項目新簽訂9.82億元合同,化工項目新簽訂1.5億元合同,已中標待簽合同2000余萬元。
問:公司自主設備研發進度情況?
答:公司目前采取自主研發和與科研院所、高校等聯合研發的模式,新型設備的研發、測試正在進行中,很快可以在一些項目上使用。
問:怎么看待此時的行業競爭?
答:常州百利鋰電自成立至今,對外部環境變化保持高度敏感性,在研發上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也是較高的,公司自主研發成果一直保持行業先進性,所以競爭對手的追趕難度進一步加大。
問:工程回款周期?會剝離工程項目嗎?
答:公司總包訂單的回款模式通常為3331,30%預付款、30%到貨款、30%驗收款、10%質保金。公司鋰電項目的回款周期通常在1年以內,鋰電項目未來還會持續接總包訂單,但公司化工板塊未來會主要以設計項目為主。
問:公司與競爭對手的優勢比較如何?
答:公司目前在鋰
電池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硅碳負極、固態
電池方面的新裝備、新工藝均有研發,為未來行業趨勢進行技術儲備。
舉例說明,在三元材料生產過程中若磁性異物含量多,將影響最終電池的安全性,這是材料企業和我們共同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關。公司經過5、6年的研發,將行業普遍的磁性異物含量20ppb,降低到5-7ppb,未來爭取降至更低。在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的單線產能提升上也實現了技術突破,在不久之后,大家就會看到成果。
問:訂單增加,但賬面資金不多,有沒有融資計劃?
答:由于鋰電板塊的合同是先款后貨,所以短期對公司的財務影響有限,但確實也考慮到未來的資金需求,屆時公司將會根據具體情況,通過多種方式實現融資,請以公司公告為準。
問:我們也看到,除了主營業務是鋰電正、負極材料的企業在擴產外,還有一些市場新進入者也大舉進軍該市場,請問這些企業會傾向于總包模式嗎?
答:從三元材料和磷酸鐵鋰的產量來看,同比增幅不減,根據《真鋰研究》的數據統計,2022年3月磷酸鐵鋰的產量同比增長127.9%,三元材料產量同比增長51.6%,市場紅利使公司迎來了成長的機遇。公司三元材料訂單以原有客戶為主,磷酸鐵鋰的產能明顯增加,我們從公開信息上也都可以獲取龍蟠、海創、川恒的產能規劃,他們也是公司的目標客戶。市場新進入者像海創、寶武、旭陽、尚緯等大多數是具有資金實力的企業,他們的擴產規模較大,為盡快實現投產,對于專業第三方的服務機構的依賴度也較高。
問:貴公司之前大多數訂單來自于三元正極材料企業,目前磷酸鐵鋰、負極有接到訂單嗎?
答:常州百利鋰電被百利科技收購前,一直致力于為粉體行業提供自動化設備和整體解決方案,從90年代開始,就相繼承接了正極、負極材料企業的多數訂單,目前在手40多億訂單中,三元正極、磷酸鐵鋰、負極材料都有。
問:三元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如何?貴公司目前是什么水平?
答:今年1月12日,由常州百利鋰電牽頭編制的團體標準《鋰電池智能化產線》(T/CMIF163-2022)于2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國內首部專門為鋰電池三元材料行業生產線而制定的技術規程,參與編制的還有天津巴莫科技、清華大學、常州大學、常州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研究院、當升科技(300073)等。目前的技術水平不能說是最先進、最智能的,但目前國內第一座鋰電池正極材料智慧工廠是由百利科技承建。未來,百利科技將不斷實現突破創新,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優質更滿意的服務;
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為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行業的智慧工廠提供包括工程咨詢設計、專有設備制造、智能產線集成與EPC總承包服務等整體解決方案。主要服務于新能源鋰電池核心材料、氫燃料電池材料和有機合成材料,包括鋰離子電池正極、負極材料、電解液,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樹脂以及氫燃料電池高溫質子膜及其膜電極產品。公司是國內同時掌握甲苯法、磷酸羥胺法(HPO)和氨肟化法(HAO)生產己內酰胺工程設計技術并具有工程業績的工程公司,在國內己內酰胺工程設計市場居領先地位。在合成橡膠領域,公司以高技術門檻、高附加值、綠色環保型的高端石化產品為突破,承接了包括SBCs(含SIS、SBS、SEBS等)、異戊橡膠、溶聚丁苯橡膠在內的特種合成橡膠的生產裝置工程設計項目及技術開發工作,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行業領先的技術和競爭優勢。在合成樹脂領域,公司設計的1萬噸/年國產化鄰甲酚醛環氧樹脂裝置是當時國內唯一、全球單套產能最大的裝置,具有獨特的市場地位。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