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海目星發布公告表示,近日,中航鋰電與公司簽訂設備采購意向框架協議,本次合作意向中航鋰電擬采購公司電芯裝配設備,根據雙方歷史合作經驗,本次中航鋰電意向采購總金額預計為19.68億元。框架協議有效期為2021年7月30日至2023年7月29日。
據海目星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營收約13.21億元,同比增長28.10%。
此外,海目星也在7月30日投資者調研中表示,目前公司訂單充足。2021年隨著公司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采購金額增大,議價能力變強將降低原材料上漲對成本的影響;單一客戶的同類設備需求增加,對公司降低成本有很大幫助;另外隨著公司自建產能釋放,外協金額將不會有大幅增長。預期21年毛利率有所改善,但還是要以數據為準。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以來,海目星股價不斷拉升,今日收漲79.7元,早盤更是以86元的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而龍虎榜數據顯示,7月27日-29日,海目星連續3日累漲37.35%,累計獲三機構合計買入2.55億元,一機構賣出2935.14萬元。
中航鋰電今年以來擴產動作頻繁
至于簽訂框架協議的另一方中航鋰電,數據顯示,公司2018-2020年動力
電池裝機量分別為0.72/1.48/3.55GWh,年復合增速達70%。今年4月,中航鋰電以0.78GWh的裝機量位列國內第3,市占率達9.3%,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截至6月,公司已實現量產的生產基地主要位于河南洛陽、江蘇常州及福建廈門,產能規模約為16GWh,預計2022年產能規劃達200GWh。
今年以來,公司擴產動作頻繁,先后宣布了常州、廈門、成都、武漢四地的擴產項目,規劃產能分別為25GWh、30GWh、50GWh和20GWh。中航鋰電6月更宣布,將2025年的規劃產能提高至300GWh,較原有目標(200Gwh)提高了50%。
三方因素助推鋰電設備需求 訂單外溢效應顯
鋰電擴產潮下,設備稀缺性顯現,邁入最受益階段。一線設備廠商產能滿載,訂單向二線擴散,相關領先設備廠有望憑借產能優勢,迎來業績估值雙擊。
海目星這次與中航鋰電簽下20億供貨框架協議,也是電池設備行業景氣度的又一明證。
平安證券7月28日報告數據也印證了行業的向好趨勢。從訂單量來看,今年以來電池設備商在手訂單飽滿,部分企業合同負債創下新高。其中,今日主角之一海目星,Q1合同負債環比增長率已近40%。
民生證券8月2日研報分析,得益于汽車電動化趨勢、儲能需求放量、寧德時代推出鈉離子電池,電池設備端的景氣度將進一步提升,行業產能缺口在中短期內具有持續性。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