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無錫)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動力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火爆,另一個千億級市場正在被喚醒——動力
電池回收。據東方證券研報測算,預計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70億美元。
如何回收與處置動力電池卻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個新難題。對格林美而言,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01 用回收解決“電池荒”
有人調侃,“芯片荒”還未解決,“電池荒”的來襲讓人措手不及。
有車企高管坦言,目前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動力電池正處于供應緊張的狀態。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74.7GWh,同比增長217.5%。SMM預計,2021年新能源市場對鋰電池需求量可達102GWh,同比增長60%。“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過快,與其對應的電池行業產能不足。”
雖然瑞銀中國汽車行業主管鞏旻認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擴產并不難,但不少相關企業表示已經滿負荷運轉。以鋰電池電芯制造商蔚藍鋰芯為例,其此前便曾公開表示,公司現有電池年產能近4億顆,產線處于滿產狀態。
此外,動力電池的原材料價格也水漲船高,自2020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的出廠價從最低4.2萬元/噸增至了9.5萬元/噸;氫氧化鋰的出廠價則從最低4.3萬元/噸增至了9.0萬元/噸。
事實上,為了解決動力電池供應緊張問題,特斯拉、寶馬、大眾等車企都已開始通過自行投資、并購等模式下場制造動力電池,參與到上游鋰資源的卡位戰中。
此時,“節流”與“開源”同等重要,成為堵住電池缺口的重要手段。預計2021年起,新能源汽車報廢動力電池數量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到2025年以后,每年“退役”電池數量增長超百萬量級。加之如何避免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帶來“爆發式污染”?答案是要在“廢墟”里挖掘寶貝。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492萬輛,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有20萬噸(約25GWh),據推算,2025年我國需要回收的廢舊電池容量將達到137.4GWh,超過2020年的5倍,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空間達六百億元以上規模。
國際能源署預計,中國或將成為電動汽車和儲能等領域中鋰離子電池回收的最大市場。“回收動力電池在減少污染、提高我國重要金屬資源利用率和自給能力等方面均有著重要意義。”寧德時代表示。
02 “正規軍”打敗“小作坊”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下,嗅到商機的車企、電池供應商和冶煉冶金企業等開始紛紛入場。天眼查顯示,截至7月11日,搜索“動力電池回收”,存續狀態下的企業共有17542條結果,而注冊時間一年內就有12052條相關結果,但所有存續已認證企業只有203家。
業內人士表示,退役電池回收暗藏風險,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約20萬噸,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元,其中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規渠道,帶來安全和環境憂患。
據相關人士透露,“對回收行業而言,更大的難題在于廢棄污染物處理問題,電池經過‘黑作坊’的人工拆解,內部成分不僅對人體有害,其處理廢棄物的方式也是采用掩埋和傾倒的方式處理,若動力電池的廢棄液沒能得到正確處理,最終也會種下污染環境的惡果。”
此外,由于動力電池回收的法規尚未完善,電池回收行業給部分廢品回收的小作坊提供獲利的機會。“‘黑作坊’將回收的電池進行拆解,將內部的鈷和鋰等貴金屬提煉出來進行二次銷售,這些貴金屬的價格最高時可達60萬/噸,當中的利潤確實不低。”
近日,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指出將要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臺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體系。
政策收緊,從再生利用的角度來看,廢棄電池中的鈷、鎳、鋰等金屬元素都是動力電池的關鍵原材料,電池回收其實更應交給更懂行業更有技術的企業。
此前在工信部發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27家企業中,格林美占據3家,成為行業納入規范條件最多的公司。
無錫格林美車間的電池拆解線工人
入局動力電池回收的5年,格林美通過重金投入研發,布局大回收體系,敢于挑戰行業痛點難點問題,攻克行業關鍵設備與核心技術,與三星,CATL等電池巨頭以及北汽、比亞迪、東風等新能源汽車廠商、電池企業等全球300余家汽車廠和電池廠簽署協議建立廢舊電池定向回收合作關系。
“我們致力于打造‘廢舊電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電池包再制造—梯級利用—再生利用’全生命周期循環價值鏈,公司累計回收廢舊動力電池上萬噸。”格林美相關負責人表示。
格林美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價值鏈
自主創新的回收模式、技術優勢和產業實踐,前瞻布局的獨到眼光和扎實規范的產業基礎,為格林美后續迎風飛揚攢足了底氣。
03 10億元、10萬噸、10萬輛
格林美全面布局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部、中原以及華東地區,動力電池回收業務的發展按照“2+N+2”,2--就是武漢、無錫,形成武漢與無錫兩個綜合回收處置中心;N--公司其他回收處置基地+其他社會回收網絡,以平臺化模式發展上下游的回收網絡平臺。2--荊門+泰興兩個資源化利用中心,形成“武漢+荊門”與“無錫+泰興”兩個閉路循環的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產業鏈。
無錫素有長三角核心的制造基地與大上海的“后花園”之稱,150公里范圍內覆蓋上海、蘇州、常州等核心城市,占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30%以上,擁有巨大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2020年12月,無錫格林美獲得國家工信部公示的江蘇省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企業白名單資質。格林美無錫園區在2020年建成年回收拆解3萬套動力電池的示范線,其在長三角布局動力電池產業受到了國家以及江蘇省政府的認同與支持。
“通常廢舊電池剩余電量超過80%,就可以流入到儲能系統中進行二次利用,更可以安裝在低速
電動車、叉車等低功率的工作車上,讓其得以發揮剩余的價值。”無錫格林美負責人表示。
近日,格林美與無錫空港經開區簽署動力電池回收資本合作協議,將在無錫首期投資10億元,建設10萬噸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與10萬輛新能源汽車回收利用項目,遠期形成30萬噸動力電池回收處理能力,建成后成為長三角最大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基地。
格林美新能源循環經濟低碳產業示范園”開園儀式
無錫園區南廠區規劃圖
“這也是打造‘動力電池回收—新能源汽車回收—動力電池梯級利用—汽車零部件梯級利用—新能源材料再制造’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低碳產業模式,推動新能源汽車從‘綠色到綠色’。”無錫格林美表示。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