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眼下的‘缺芯’危機,我們更擔心的是
電池供應短缺問題。”一位車企高管向記者透露,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動力
電池目前處于供應緊張狀態。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聯盟數據,今年前4個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約為31.6GWh,同比增長241%。“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太快了,電池行業的確產能不足。”瑞銀中國汽車行業主管鞏旻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是動力電池供應緊張的直接原因。但他也認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擴產并不難,動力電池供應緊張將不會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因素。
根據中汽協預測,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80萬輛,同比增長40%左右。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也將保持增長狀態,相關企業也將成為市場“寵兒”。
動力電池相關企業滿負荷運轉
“目前,鋰電池業務保持滿產狀態,產能瓶頸將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存在,公司目前最為緊要的事就是擴建產能。”日前,鋰電池電芯制造商蔚藍鋰芯在一份公告中表示。據了解,蔚藍鋰芯當前年產能近4億顆,且現有產能處于滿產滿銷狀態。
記者了解到,動力電池供應緊張主要與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提升有關。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73.2萬輛,同比增長249.2%。
“新能源汽車行業在2018~2020年期間發展比較平穩,整體處于平臺期。過去三年需求端較為薄弱,動力電池行業的產能擴張放慢。2021年,新能源汽車需求端突然發力,產生了電池產能不足的情況。”瑞銀中國汽車行業主管鞏旻對記者表示。
從數據來看,2018年~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125.6萬、120.6萬和136.7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61.7%、-4%和10.9%。
不過,鞏旻認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產能建設較快,動力電池缺貨問題不難解決。事實上,為了解決動力電池供應緊張問題,不少車企已經開始通過自行投資、并購等模式下場制造動力電池。比如,特斯拉、寶馬、大眾等企業都已參與到上游鋰資源的卡位戰中。
“對車企而言,自己造電池一方面能顯出企業對電動化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能對現有電池供應商進行一定的制衡。”鞏旻說。
供應鏈上游企業加緊擴產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動力電池需求大增,電池原材料價格也“水漲船高”。西部證券在4月30日的一份研報中稱,當前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為8.95萬元/噸,較今年年初上漲66.30%;氫氧化鋰市場價格為7.98萬元/噸,較今年年初上漲50.71%。
鋰鹽價格上行使鋰電池企業的業績與股價齊漲。具體來看,今年第一季度,贛鋒鋰業實現凈利潤約4.8億元,同比增長6046%;寧德時代實現凈利潤約為55.83億元,同比增長22.43%;蔚藍鋰芯實現凈利潤約為1.60億元,同比增長1508.53%。
股價方面,近一年來,寧德時代股價上漲154.7%;贛鋒鋰業股價上漲136.4%;天齊鋰業股價上漲200%。而為了獲取更多的訂單和提升業績,擴產成為多家電池供應鏈上游企業的主要舉措。
5月17日,鋰電池制造商孚能科技公告稱,擬與吉利科技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工廠,并計劃今年開工建設年產能不少于20GWh的動力電池產線;5月18日,LG化學(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二工廠竣工儀式在南京市江寧濱江開發區舉行;5月19日,生產鋰離子電池隔膜產品的滄州明珠發布公告,擬投資6.2億元人民幣在河北省滄州市投資建設“年產2億平方米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5月19日,中材科技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控股公司南京鋰膜擬在南京建設“年產10.4億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其隔膜產品適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領域。
有分析認為,中長期來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持續升溫,動力電池行業仍將持續迎來利好。動力電池企業需要儲備更大規模的產能,才有機會搶占更大市場份額。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