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動力
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下稱“動力
電池聯盟”)發布最新統計稱,今年4月,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為8.4 GWh,較去年同期上升134%,已連續十個月同比正增長。據動力電池聯盟統計數據顯示,4月,排名國內前十位的動力電池企業總裝車量為7.8 GWh,市場占有率超過九成。
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2021年一季度動力電池的裝車量來看,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逐漸升高已長期存在。據了解,在汽車行業,為了保障汽車的安全性與零部件供應的穩定,整車企業一般會與上游的零部件廠商建立長期有效合作,新的供應商若想進入某款車型的供應鏈體系中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測試和磨合。
在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動力電池市場中,底部電池廠商的生存空間無疑會越來越小。以生產消費電子鋰電池起家,近年來開始大規模布局動力電池的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旺達”,300207.SZ),公司2020年動力電池業務方面的表現就并不理想。
動力電池產能增長銷售下滑
欣旺達是一家鋰離子電池供應商,目前已形成了3C消費類電池、智能硬件、電動汽車電池、儲能系統與能源互聯網、自動化與智能制造、第三方檢測服務等六大產業群,并致力于為社會提供更多綠色、快速、高效的新能源一體化解決方案。
1997年成立的欣旺達,雖然很早就已開始涉足動力電池市場,但即使在2017年募集了20.5億元建設動力電池類產線之后,公司主要的收入仍來自于3C消費類電池。自公布數據的2008年開始,到2020年末,動力電池類產品在公司當期收入中的占比始終未超過10%。
而自2016年開始,欣旺達動力電池收入在當期公司總收入中的占比卻越來越低。由2016年的6.39%下降了到2020年的1.44%。值得一提的是,在欣旺達募投的動力電池產能逐漸建設完成的情況下,公司動力電池類產品的銷售收入卻呈下降的趨勢,由2018年動力電池類產品銷售收入最高的9.88億元下降到了2020年的4.28億元,三年間下降了56.68%。
據Choice數據庫顯示,2018年-2020年期間,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量由127萬輛增長到了136.6萬輛。在下游需求增加的情況下,欣旺達動力電池類產品的銷售收入卻出現下滑,由此看來,欣旺達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并不順利。
在欣旺達2021年初公布的最新定向增發預案中,欣旺達也不再為動力電池產能募資,而將投資方向變更為3C消費類電池跟筆記本電池產能的擴建上。不過,據Choice數據庫顯示,2018年-2020年期間,國內手機的產量呈明顯的下滑趨勢,由2018年的年產17.98億臺下降到2020年的年產14.72億臺,三年間下降了18.13%。欣旺達另一個收入來源筆記本電池領域,最近幾年來,下游筆記本電腦的產量與銷量基本穩定,并無較大的變化。
受下游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減弱與動力電池業務拓展不利的影響,自2017年開始,欣旺達的營收增速也出現了下滑。2017年,欣旺達的營收較2016年相比增長了74.43%,隨后這一比值開始逐年下滑,2018年這一比值為44.81%,2019年就下降到了24.10%,2020年欣旺達收入較2019年相比僅增長了17.64%。
在動力電池業務拓展效果不佳、消費電子下游需求減弱的情況下,欣旺達持續多年的收入大幅增長已難以維持,而越來越高的折舊、攤銷費用以及財務成本又將會吞噬掉欣旺達本來就不高的利潤率。
費用率激增侵蝕利潤
作為產業鏈的上游,最近幾年,欣旺達產品的毛利率并不高。在欣旺達的主要產品中,毛利率最高的是手機數碼類電池,但2020年這一產品的毛利率也僅為18.24%。欣旺達的動力電池類產品,受固定資產折舊與長期待攤銷費用攤銷等因素的影響,2020年其動力電池類產品的銷售毛利率甚至為負值。
而受欣旺達越來越高的財務費用率的影響,自2016年凈利潤率達到5.75%的最高值后,公司的凈利潤率也呈明顯的下滑趨勢,到2020年末,其凈利潤率僅為2.7%。2021年一季度,欣旺達的凈利潤率更是低至1.56%。
資產負債率快速增長,財務費用率大幅提升吞噬掉了欣旺達本來就不高的凈利潤率。2016年,欣旺達的負債合計僅為58.89億元,到了2020年,負債合計已上漲到了235.25億元。資產負債率也由2016年的70.70%上漲到2020年末的76.69%。
在同樣的周期內,欣旺達的財務費用更是由2016年的1321萬元上漲到了2020年的5億元。財務費用率也由2016年的不足0.2%上漲到2020年末的1.68%。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末,除去處置資產損益、投資損益以及政府補助等項目后,欣旺達的扣非后凈利潤僅有2.62億元。
此外,欣旺達較差的償債能力或會進一步提升公司的財務費用率。截至2020末,欣旺達的短期負債賬面余額為61.51億元,此外還有7.0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而在同一報告期內,公司的貨幣資金僅有45.9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45.95億元的貨幣資金,其中的22.33億元是借款質押及票據保證金等受限資金。
同時,2020年末欣旺達的應付賬款與應付票據的合計金額也已接近百億,同一報告期,公司的應收款與應收票據的合計金額僅有75.08億元。受此影響,2020年欣旺達的速動比率僅有72.16%,利息保障倍數為3.51倍,公司存在一定的償債壓力。
因此,在2021年初公司公布的定向增發預案中,欣旺達就擬募集1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在總募資中的占比為25.40%。其實早在2017年的非公開發行與2020年發行可轉債的募資計劃中,欣旺達就已兩次募集了逾4億元的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除了財務費用吞噬欣旺達本來就不高的凈利潤率外,欣旺達最近幾年來的固定資產投資產生的資產折舊成本與長期待攤銷費用的攤銷成本也將影響公司的利潤率。2016年-2020年期間,欣旺達的固定資產余額上漲了3.99倍,同周期內,公司的在建工程余額上漲了8.23倍,長期待攤銷費用增長了12.59倍。快速上漲的固定資產與長期待攤銷費用無疑會增加欣旺達因資產折舊與長期待攤銷費用攤銷所產生的費用,從而進一步吞噬公司本來就不高的利潤。
收入增速放慢、費用率上漲,就欣旺達擬如何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等問題,《投資者網》也咨詢了公司董秘辦,不過未能得到對方的回復。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