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控股又一重大投資項目落地!4月18日,長虹新能源綿陽鋰電項目暨綿陽高新區招商引資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舉行。綿陽高新區11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50.53億元。其中,投資近20億元的長虹新能源綿陽鋰
電池項目最引人注目。
該項目將主要研發生產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低速車、平衡車等領域的鋰離子電池產品,著力打造高品質鋰電池研發及智能制造基地。是繼2017年底并購動力鋰電池企業江蘇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后,長虹控股在鋰電池領域的又一重大投資。
持續加大投資深耕鋰電市場
新能源產業是長虹控股公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做強鋰電更是做強新能源產業的一個重要細分產業方向。
有國際知名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估計將超過1000億美元。
近年來,長虹不斷深耕鋰電市場。2017年底,長虹新能源完成對動力鋰電池企業江蘇三杰的股權并購,完善了新能源產品線布局。
此次開工的項目是長虹三杰在綿陽的落地項目,整體計劃投資19.58億元,計劃分成兩期進行建設,其中一期2021年下半年投產,二期將于2022年啟動投建,2023年下半年投產。一、二期項目達產后,年銷售規模有望超30億元,實現年稅收近2億元。
長虹三杰總經理楊清欣介紹,該項目產品將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低速車、平衡車、電動工具、家用吸塵器、航模、軍工等領域。未來將立足建成為在鋰電制造和產品技術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的工業項目,以趕超細分行業世界隱形冠軍為目標。
“做大鋰電之外,長虹新能源也將積極布局做強堿電、做新特種電池。”長虹新能源公司總經理郭龍說,2019年長虹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4.17億元,同比增長32.32%;實現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69.27%。未來,長虹新能源公司將按照做大鋰電、做強堿電、做新特種電池的中長期目標去奮斗,沖刺做世界級優秀企業,資金、技術、人才等也將圍繞這三個方面布局和配置。
做強新能源產業加速轉型發展
“做強新能源產業需要多品類的協同。”長虹能源環保BG董事長莫文偉說。
目前,長虹控股公司在新能源產業已經形成多品類多基地+前沿技術平臺的“聯合艦隊”。其堿錳電池產銷規模位居全球前6位、中國前3位,已成為全球堿錳電池增長最快的企業;同時在鋰電多項細分領域,掌握前沿技術。
長虹新能源綿陽總部的數十條堿性電池自動化生產線,每分鐘600只的進口高速智能化電池生產線,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長虹三杰主要從事高倍率圓柱形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高倍率鋰電池在安全性、循環壽命等方面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低溫性能指標在國內排第一,客戶覆蓋德國凱馳、博世BOSCH等電動工具行業10大品牌以及國內中高端電動工具客戶。
長虹飛獅主要從事堿性電池、碳性電池電芯及相關配套產品的制造。
長虹電源主要研制生產并經銷聚合物動力鋰離子蓄電池、氫鎳蓄電池、電源系統等,產品品質均高于國家標準和IEC標準,廣泛用于航空、通訊、軌道交通、再生能源等領域,遠銷東南亞和歐美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能源環保方面,長虹控股也走在行業前沿。長虹控股旗下格潤公司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業務為主,累計處理超2000萬臺,位居全國第五,西部地區第一。同時,格潤公司縱向延伸了廢舊塑料、印制板、屏、熒光燈等深加工業務,橫向拓展了土壤修復、綜合危廢處置、鋰電池等環保業務;其鋰電回收業務與長虹控股旗下鋰電業務形成產業鏈閉環,具有良好產業協同效應。
此外,長虹新能源材料實驗室已于去年11月正式開始運營。該實驗室將為長虹新能源及環保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加強與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以整合內外資源,搶占全球新能源材料技術制高點,更好推動長虹產業轉型與發展。
長虹控股公司董事長趙勇表示,新能源產業是長虹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未來長虹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加速轉型發展。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