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摩托12月5日晚間發布關于控股公司簽署《解除合同協議書》的公告,停止浙江錢江新能源40億Wh鋰離子動力與儲能
電池總成項目。
公司這筆大額投資肇始于2018年。當時,錢江摩托控股公司浙江錢江新能源公司與溫嶺市政府簽訂協議,擬在當地實施浙江錢江新能源40億Wh鋰離子動力與儲能電池總成項目,項目總投資約31.8億元。不過從目前來看,這筆投資正式宣告流產。
根據最新公告,錢江摩托認為,截至目前,由于鋰電行業變化等因素,導致新能源公司未能按約定按期推進,項目處于停滯狀態。
那么,在這一年多的時間當中,鋰電行業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鋰價狂瀉與新能源電池行業加速洗牌已經成為產業新常態。一大表征是,此前并購鋰電資產成為部分上市公司涉足鋰電池領域、迅速擴大業務收益最直接的一種方式,但隨著近年來動力電池產量的激增以及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調整,此前被市場給予過高估值的動力鋰電池企業普遍遭遇利潤下滑的打擊,多起上市公司跨界并購涉鋰資產的交易被迫中止。
因此,錢江摩托控股公司停止投建鋰電池項目,可以視為一種面臨產業變化的理性選擇。不過,由于控股公司與溫嶺市政府決定停止項目并簽署解除合同協議書,錢江摩托預計對公司當期稅前利潤影響約為-2732萬元。
這筆影響如果放在前兩年,對于錢江摩托的經營業績將產生重要影響。錢江摩托2017年和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8274萬元和6335萬元。
不過,2019年以來,由于多項資產騰挪,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已經高達3億元。這些騰挪包括轉讓浙江錢江機器人有限公司39%股權,增加利潤9000萬元;全資子公司浙江益鵬發動機配件有限公司轉讓土地使用權等確認收益約8900萬元;子公司無錫維賽半導體有限公司注銷,確認收益約860萬元等。
可見,選擇在2019年年終時“拆彈”,對公司今年業績表現不會帶來過大沖擊。
從目前披露情況來看,屆時投資者所看到的錢江摩托2019年年報披露之際的審計機構,將不再有瑞華會計所露面。
12月5日晚間,公司發布公告,在2019年年報即將落定之際,錢江摩托擬將2019年度審計機構由瑞華更換為大信。
根據公告,錢江摩托于2019年12月5日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及第七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公司擬將聘請的2019年度審計機構瑞華事務所更換為大信事務所,該事項需提請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天來,包括航天科技、蔚藍生物、天津磁卡等公司在內,都已經表示不再由瑞華擔任審計機構。有市場分析認為,無論是百億造假的康得新、“扇貝跑路”的獐子島,還是手握18億現金卻發不出分紅的輔仁藥業,多家上市公司背后都有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的影子。
不過,錢江摩托明確,原審計機構瑞華事務所在執業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勤勉盡職,公允獨立地發表審計意見,客觀、公正、準確地反映公司財務報表及內部控制情況,切實履行了審計機構的職責。公司對瑞華事務所多年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謝。
據悉,公司改聘大信事務所為公司2019 年度審計機構,聘用期一年,提請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根據實際業務情況、參照有關規定確定其2019年度的報酬,報酬區間為120萬元至140萬元人民幣。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