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駛時只排放水、被稱為“終極環保車”的燃料電池車(FCV)在歐洲得到重新評價。
最大汽車零部件企業德國博世透露計劃稱,每年投資1億歐元啟動燃料電池車主要零部件開發,到2022年進行量產。
燃料電池車此前勢頭不如歐洲大型車企積極發展的純電動汽車(EV),但如果不斷有企業因續航距離較長的優勢而涉足燃料電池車和啟動量產,使得成本下降,有可能推動燃料電池車在世界范圍的普及。
博世配備燃料電池的巴士
博世將量產被稱為“燃料電池組”、通過氫和氧的化學反應來產生電力的燃料電池車核心零部件。
首先用于卡車,向美國的電動車初創企業Nikola Motor供貨。
博世的汽車零部件業務負責人、董事Stefan Hartung接受采訪時透露稱,計劃在方面開發每年投入1億歐元,向量產所需設備等投入數億歐元,生產最可能放在德國國內。
該公司預測稱,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純電動汽車等“零排放汽車”中,燃料電池車所占的比率到2030年將達到2成。
據了解,近5年來,在《美國汽車新聞》發布的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百強供應商排行榜上,博世一直穩坐第一位的寶座。并且在此之前博世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燃料電池布局開發積累。
2016年11月,博世與尼古拉汽車(Nikola)合作研發的增程版氫燃料電池八級卡車對外發布。并且后續表示將為尼古拉汽車產品線研發整個動力總成系統。
2017年11月,博世與濰柴動力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共同建設國際一流的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共同合作開發生產氫燃料電池及相關部件。
2018年3月博世表態稱,由于投資風險太大,博世已經決定不再自行生產電池,并將關注重點轉向燃料電池領域。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沃爾克馬爾˙鄧納爾在公開場合預計,最晚到2030年,燃料電池將在動力總成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2018年8月,有消息稱,博世與英國Ceres Power簽署合作,計劃收購后者4%股份,并共同開發下一階段,適用于各種應用場景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技術。同月,有消息稱博世正在生產氫燃料電池車感測器,預計2021年將推出氫燃料電池車專用電源控制器(PCU)。
2018年12月,博世與PowerCell簽署協議,好組合將向博世提供燃料電池堆,用于博世汽車行業的原型燃料電池系統。雙方還將面向車用市場需求,聯合開發功率密度和耐久性領先的燃料電池堆PowerCell S3。
2019年上海車展上,博世與慶鈴汽車共同打造的燃料電池輕卡對外亮相。新車配備了燃料電池,驅動形式為電機+減速器,最高時速100km,實現零下30℃低溫啟動,整體續航里程超400km,適應長途城際運輸環境。
事實上,博世集團已與慶鈴集團合作構建起“整車控制平臺”、“高、低壓系統電子電氣技術構架”,并打通了氫能上中下游產業,為后續更豐富氫燃料電池產品的推出奠定了基礎。
此外,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居世界第2位的德國大陸集團也在7月上旬透露,正討論正式涉足燃料電池車業務。
大陸集團目前涉足能用于燃料電池車的馬達和逆變器等純電動汽車零部件,還考慮開展燃料電池組等業務。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Elmar Degenhart表示,“德國的大型車企也在重啟對燃料電池車的投資”。
在歐洲,采用燃料電池技術的鐵路和巴士也在普及。
大型車企此前為及時應對2021年的歐洲燃效新規,一直優先對純電動汽車的投資,但近來對燃料電池車持積極態度的發言也變得突出。
德國戴姆勒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在就任之前的5月指出,“目前集中發展純電動汽車,但也必須推進燃料電池車等業務”,將燃料電池車作為與純電動汽車并列的二氧化碳減排主要措施之一。
德國寶馬董事長科魯格(Harald Kruger)也在6月表示,“對于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HV)和燃料電池車等所有技術都持開放態度”。
對戴姆勒和寶馬這兩家以高檔車為中心的車企來說,即使價格高于純電動汽車,也容易向重視續航距離的消費者銷售。
在燃料電池車領域,日本企業一直領跑。
豐田推出世界首款量產燃料電池車“未來”。該車型截至目前銷售了約9000輛,計劃2020年以后使全球銷量達到每年3萬輛以上。豐田還將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提供燃料電池巴士作為大會官方車輛。
豐田2015年為了擴大市場而決定免費公開約5680項燃料電池車相關專利。
2019年,該公司與北京汽車和第一汽車等就燃料電池車零部件的供給等展開合作。
中國政府在最近發布的環保車新規的修正案中,將此前僅限純電動汽車的優惠政策擴大至燃料電池車和混合動力車。
英國調查公司IHS Markit的統計顯示,2030年的燃料電池車年產量有望達到約8.6萬輛,是2020年預期值的8倍多。
雖然與到2030年達到4倍以上、增至1223萬輛的純電動汽車的規模差距依然很大,但在行業內有觀點認為,“可能會形成行駛距離300公里以下選擇純電動汽車、遠程選擇燃料電池車的分棲共存局面”(大陸集團首席執行官Elmar Degenhart)。
電動化成為汽車行業的一大浪潮。各家車企為了生存下去而加快采取對策,在此背景下,技術創新和各國政策的變更也將影響車企的戰略。
神開股份擬投資瀚氫動力 為后期規模化切入氫能產業提供支持2024-05-19 13:30
|
合計總投資4.5億 兩個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終止2024-04-28 18:17
|
總投資50億21萬噸負極材料項目簽約!2024-04-18 15:46
|
曾投資超2億 德賽電池全資子公司終止專項投資項目2024-04-16 10:30
|
年產40GWh!印度塔塔集團投資40億英鎊建電池工廠2024-03-13 09:32
|
關注電動汽車等投資機會!天齊鋰業發布“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2024-03-11 23:48
|
吉銳科技終止創業板IPO原擬募資11億元 民生證券保薦2024-01-18 11:23
|
Stellantis投資法國鈉基電池初創企業Tiamat2024-01-16 09:36
|
總投資20億元儲能鋰電池制造項目落戶江西吉安2024-01-11 17:47
|
冠盛股份擬投資5億瞄準半固態電池 鋰電池要講新故事了?2024-01-04 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