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銀隆新能源發布的一款純電動物流車在商用車領域引起熱議。
據媒體公開的圖片信息顯示,這款物流車懸掛銀隆的花形車標,車身則為紅色的京東物流涂裝。該車與一家名為“熊貓新能源”租賃公司于2017年10月展示的一款車型“撞臉”,彼時,熊貓新能源車型懸掛的是“AOJ”車標,被命名為LEV-13。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熊貓新能源和銀隆新能源都不是這款車型的設計方,AOJ是一家汽車設計公司蘇州奧杰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奧杰)的標志。該公司設計的車型同時授權給熊貓新能源和銀隆新能源使用。
同款車型由兩家不同車企換標生產,在客車和物流車行業并不稀奇。據記者了解,多數商用車企業對車型自主研發并無太高要求,多采用外購生產加貼牌生產方式,而此情況在低速
電動車和低成本新能源乘用車領域也同樣存在。
●“撞臉”車確為外購
對于車型“撞臉”,銀隆新能源公關部門相關人士表示,該款車型是京東物流訂制的車型,僅有幾輛用作展示,目前還未與京東簽下訂車協議。
該人士還進一步向記者解釋稱,該車確實不是公司自主研發,現在銀隆的發展重心在客車上,一些專用車采用外購模式,“不過,物流車也是銀隆接下來的發展重點,但現在具體規劃還不方便透露”。
銀隆新能源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這類車只要價格合適,客戶一般不會在意外觀,公司有時候還是會直接外購車型,然后對電控進行改造,“新能源行業洗牌,很多資源都被跨界造車企業搶了,原來的一些老廠效益不好就開始做代工”。
而蘇州奧杰市場部人士則表示,“因為熊貓新能源是租賃公司,沒有生產資質,所以后續需要尋找生產商,我們會推薦銀隆,但是最后如何選擇,要熊貓新能源自己決定,他們也可以選擇別的供應商。”
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初期,汽車車型設計外包很常見。如今隨著自主品牌向高端車領域突圍,雖然各大主流車企基本已建立了研發團隊,但對客車、物流車甚至入門級純電動車等車型來說,不少企業為尋求更低成本、更快上市,仍會選擇直接外購。
“這些車型一般都是設計公司自己先研發出來,后授權給企業使用,有些規模不大的企業一般沒有實力買斷一個車型的使用權。”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低速電動車普遍買圖紙生產
事實上,在低速電動車和低成本乘用車領域也存在外購車型的情況。上述蘇州奧杰市場部人士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低速電動車行業,由于許多小企業并無自主研發能力,所以也外購圖紙進行生產。這些負責設計的外包團隊多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工作室,他們也在關注新能源小車平臺。
“包括低速電動車我們也一直都在關注,只是因目前政策還不明朗,所以還沒有實際操作。”蘇州奧杰公司市場部相關人士對記者說。
據了解,近年來,國內低速電動車市場較為火爆。以山東省為例,根據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統計,2017年前11個月,山東低速電動車累計產量達65.8萬輛,同比增長15.93%;同期累計銷量65.5萬輛,同比增長16.2%。
此外,由于A0級甚至更小的新能源車型市場需求巨大,多數主流乘用車企都選擇從這一市場先入手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同樣存在外購圖紙進行生產的情況。
“這類車型,雖然廠家宣傳時也都宣稱自主正向研發,但不少是委派外部研發公司進行開發的,個別企業也有直接購買圖紙的行為。”有業內知情人士對記者說。
對此,一名新能源汽車企業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設計公司的存在會給主機廠研發團隊帶來新技術,促進技術交流。目前許多自主品牌雖然在逐漸“向上”發展,但其整車開發能力還有所欠缺,這也是企業應該正確面對和亟待改進的問題。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