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徐留平上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汽”)董事長以來,中國一汽迎來一場力度空前、規模空前、范圍空前的深度改革,如今,這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仍在繼續,且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具體、針對性也越來越強。
11月23日,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分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研究院”)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上海研究院的成立,標示著中國一汽這場史無前例的改革在進一步推進落實。
上海研究院主攻新能源和智能網聯
官方消息顯示,中國一汽總經理助理尤崢、新能源辦公室副主任王德平以及其他中國一汽相關負責人一同出席了上海研究院的掛牌儀式。
新能源辦公室副主任王德平現身掛牌儀式現場,印證了上海研究院的主要職能和主攻方向。據了解,上海研究院將依托上海的國際信息技術中心優勢,將作為中國一汽集團研究院的前沿哨所,為集團本部研究院提供前瞻技術資訊和研究方向引導,主要承擔中國一汽的新能源整車開發、智能網聯技術研究和應用工作。
事實上,在徐留平到任中國一汽后的第一時間,就對中國一汽各主要核心業務板塊的目標進行了明確、清晰的梳理。其中,在打造“國內第一,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的總目標下,針對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領域,明確了“行業領先,進入國內該領域第一陣營”的愿景。9月底,“猛將”董海洋加盟中國一汽,并負責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相關業務,可見對這兩個領域,徐留平寄予了厚望。
研究院落戶上海這座在傳統汽車制造、新能源汽車研發以及智能網聯技術開發氛圍頗濃的城市,將為這一目標的實現創造“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越條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國一汽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化、規模化步伐進一步加快。
研發機構改革 針對核心領域開刀
作為中國一汽大刀闊斧改革的其中一部分,9月21日,成立60余載的國內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汽車產品研究、開發和試驗檢測基地——一汽技術中心的摘牌,牽動了中國一汽乃至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神經。未來中國一汽的研發將怎樣繼續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在一汽技術中心摘牌后,包括研發總院、造型設計院、新能源開發院、智能網聯開發院等部門相繼成立。由原先的一個中心,拆分為“四個院”,將各主要的核心研發領域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和整合,并在研發人員和團隊層面進行重新配置和細分,主要目的就是集中火力,針對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自主研發下功夫。
新能源開發院和智能網聯開發院是一汽技術中心摘牌后,在集團層面新成立的兩個研究總院,這意味著,中國一汽針對行業發展趨勢將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集中鎖定在這兩大領域。按照規劃,上海研究院的掛牌成立將與四個研究總院實現越來越多的有效聯動,并對中國一汽的新能源技術研發實力的增強、搭載智能網聯技術車型產品布局的完善做出貢獻。
顯然,對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要實現脫胎換骨式崛起的中國一汽來說,打破固有的研發體系模式和研發機構組織設置,一切的目的都是為更充分地滿足這場史無前例的改革和崛起的訴求。
目前,在新能源領域,中國一汽在旗下各品牌中都有了相應的產品布局,其中已經投放市場的有紅旗H7 PHEV車型,一汽奔騰旗下的多款新能源車也已在多個場合陸續發布。上海研究院的成立,將極大的提升中國一汽新能源技術實力,完善產品布局。
在智能網聯領域,7月3日,中國一汽與百度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加入Apollo生態。在11月16日剛剛結束的2017年百度大會上,中國一汽攜紅旗H7、紅旗H5、奔騰X40、森雅R7四款智能版車型亮相,分享了中國一汽對智能網聯發展的應用與理解。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成立后的上海研究院還將在傳統車企與新造車勢力的合作方面,進行相關嘗試和探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