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水氫發動機”事件的發酵,讓人們再次關注到了氫能源。所謂的“氫能車”究竟是什么?它與燃油車、
電動車有什么不同呢?
目前,所謂“氫能車”指的就是氫燃料
電池車。但與鋰離子
電池不同,氫燃料電池實際上是一種氫與氧的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的裝置。這一化學反應的最終產物只有水,不會像燃油車等排放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物質,因此氫氣被認為是可以實現“零排放”的能源。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曾提到,氫燃料電池車和普通燃油車的結構非常相似,只是把燃油車的油箱換為儲氫罐,把燃油車的內燃機換為燃料電池的電動機。可以把氫燃料電池車看作是自帶氫燃料發電機的電動車。
與電動車充電不同,氫燃料電池車的加氫過程與燃油車的加油過程相似,一般需要3-5分鐘,氫燃料電池車的續航里程與燃油車也類似,大約在400-600公里左右。
燃油車是通過汽油的燃燒釋放化學能,轉化為車子的動能。與燃油車不同,氫燃料電池中發生的并不是燃燒反應,而是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電子發生了遷移。在燃料電池中,陰陽極被電解質分開,導電離子在將陰陽極分開的電解質內遷移,電子則在外電路移動形成電流。在這一過程中,化學能被轉化為了電能。
在這一化學反應過程中,催化劑亦是重要的一環。目前氫燃料電池車主要使用的催化劑為鉑金,價格較為昂貴。以率先實現氫燃料電池車量產的豐田Mirai為例,到2017年末一輛車的用鉑量在20克左右。
另一方面,被譽為“氫能車之父”的豐田汽車公司專業合伙人、日本九州大學國際碳中性能源研究所客座教授廣瀨雄彥也曾表示,廣義的“電動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包括氫燃料電池車。
這是因為,氫氣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后,氫燃料電池車就和人們熟知的電動車一樣,電能通過電動機轉化為機械能,從而讓車子動了起來。
氫燃料電池車發展現狀
比起純電動汽車和混動車,目前實現量產的氫燃料電池車并不多,全球首款大批量生產的氫燃料電池車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Mirai(中文意為“未來”)。2014年11月,該車于美國洛杉磯上市。當年12月,Mirai便在日本境內販售,當時售價為723.6萬日元(約37.5萬人民幣),扣除日本政府的補貼后,消費者實際負擔的金額在520萬日元左右(約26.9萬人民幣)。
豐田Mirai內部系統展示 圖來自:豐田官網
根據豐田官網的介紹,Mirai主要的部件構成包括了兩個高壓儲氫罐、儲能電池、燃料電池堆、電機、動力控制裝置等,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13kW,最大扭矩為335牛米。電池堆由370個重量為102克,厚度為1.34毫米的電芯堆疊而成;還有兩個碳纖維制的氫氣瓶,最大容積為122.4升,在70MPa的存儲壓力下可以存儲5千克氫氣。
在氫能的布局方面,日本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實際上,豐田早在1992年,就開始研究氫燃料電池汽車,當時起名為FCHV。而日本則于1993年啟動了以氫能為核心的世界能源網項目,是最早系統指定氫能發展規劃的國家;21世紀初,美國和歐洲先后跟上。
相比之下,中國的氫能產業發展起步較晚,2014年,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將氫能與燃料電池列入“20個重點創新方向之一”。2018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觀了位于日本北海道的豐田汽車工廠,并考察了氫燃料電池車Mirai。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進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是氫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在國內市場上,氫燃料電池車亦有所成長,但主要集中在商用車領域。2018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量為1619輛,其中專用車產量909輛,客車產量710輛。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