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鋰
電池產業蓬勃發展讓歐美日韓開始感受到了壓力,進而開始發力追趕。
日前,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表示,歐洲企業不應僅僅依賴亞洲生產的電池來發展自己的電動汽車產業,呼吁歐洲企業共同發展動力電池產業,以扭轉歐洲在這一領域的被動局面。
對此,外媒報道稱,歐盟已經組建了一個電池聯盟,并計劃對電池研究提供政府援助,將向愿意建設大型電池工廠的企業提供數十億歐元的聯合資助。
目前,歐洲尚未有一家有規模的本土動力電池企業,這對歐洲主流車企的電動化戰略而言是個巨大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歐洲建立大規模的本土電池企業之外,還想在中國建立大規模的電池企業,欲與中國本土電池企業一較高下。
日前,荷蘭電池制造企業沃克斯公司決定向中國投資18.5億美元,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設立新能源鋰電池超級工程項目并設立中國研發基地。李克強總理與荷蘭首相呂特共同見證簽署的這一合作協議。
據悉,本次投資的工廠將于2021年投產,年產量8.0Gwh,可為16萬輛電動汽車提供電池。英國路透社稱,這是該企業在中國投資的第二家工廠。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三星SDI、LG化學、SK創新、松下等日韓電池企業在華建廠,再加上戴姆勒、沃克斯等歐洲主機廠和電池廠在中國建廠,中國未來的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格局或將發生極大變化,這對中國本土電池企業而言是一大挑戰。
一旦補貼完全退坡,在降成本和提升產品性能但要求之下,中國本土主機廠在選擇電池供應商方面或將將外資電池企業傾斜,屆時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將直接面臨著國際電池企業的沖擊和挑戰。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