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國媒體報道: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低溫催化劑,能在利用一氧化碳的同時產生高純度氫氣。這一成果可以有效提高以往可能一氧化碳中毒的燃料
電池的性能,本結果發表在于Science雜志上。
美國能源部(DOE)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化學家JoséRodriguez及其同事Ping Liu和Wenqian Xu是研究團隊的一員,協助描述了催化劑的結構和機理細節。Rodriguez表示,這種催化劑生產出可用于燃料電池的更純凈的氫氣。
催化劑的合成和測試則由北京大學化學教授馬丁完成。北大的小組發現了這種具有突破性的合成方法,這種獲得特定的原子相位或配置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因為催化劑在低溫低壓下運行,將水(H2O)和一氧化碳(CO)轉化為氫氣(H2)和二氧化碳(CO2),所以也可以降低運行這種所謂的“水煤氣轉移”反應成本。Rodriguez表示,在低溫和低壓下,能源消耗將會降低,這套實驗裝置在較小型的設備中將更便宜,更易于使用,如汽車內的燃料電池。
催化劑由分散在碳化鉬基體上的金納米顆粒組成,這種化學組合與氧化物基催化劑截然不同,后者主要用于在大型工業氫氣生產設備中為水煤氣變換反應供電。碳化物比氧化物更具化學反應活性,金碳化物界面具有良好的水煤氣變換反應特性,相較于純金屬,其與水的相互作用更好。
Rodriguez, Wenqian Xu和 Siyu Yao在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NSLS)進行X射線衍射的結構研究,該測試是在工業或技術條件進行的。這些操作實驗揭示了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包括在不同的溫度下結構如何變化的重要細節。
憑借這些結構細節,中國太原理工大學的訪客教授Zhijun Zuo和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化學家Ping Liu一起,使用布魯克海文功能納米材料中心(CFN)的計算資源,開發了模型和理論框架,解釋了催化劑的工作原理。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納米相材料科學中心(CNMS),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先進光源(ALS)和中國的兩個同步加速器研究設施進行了額外研究,加深了對該催化劑的理解。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