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來股價迭創歷史新高的雅化集團(002497.SZ),再次加碼鋰產業。
日前,雅化集團發布公告稱,雅化集團與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川能投)約定,雙方擬自籌資金共同收購四川國理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國理公司)除雅化集團外其他股東所持62.75%股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雅化集團原本計劃將國理公司賣給*ST眾和(002070.SZ),并且在協議失效后續簽了半年的延長期,但最終因*ST眾和無法在約定期限內完成相關事項于今年4月1日終止。
對比發現,*ST眾和擬收購國理公司的估值為于89732萬元,而現在雅化集團和川能投收購國理公司的估值達到109613萬元,增長幅度為22.16%,并且雅化集團對是否發展鋰產業有過反復。
“估值提高是市場不一樣了。” 雅化集團有關人士9月11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三步走押注鋰產業
公告顯示,雅化集團和川能投本次收購前,國理公司的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其中,雅化集團持股37.25%,為第一大股東,其他15名股東合計持股62.75%。
而雅化集團和川能投共同收購國理公司其他股東股權,具體分為三步實施,首先雙方通過受讓除雅化集團外的62.75%股權,實現各持國理公司50%股權。然后,將國理公司按鋰鹽生產和鋰礦礦業分立為國理鋰鹽公司與國理礦業公司,雙方在這兩個獨立注冊的法人主體同樣各持50%股權。
公司分立完成后,國理鋰鹽公司和國理礦業公司同時進行非等比例增資擴股,最終形成雅化集團分持國理鋰鹽公司56.26%股權和國理礦業公司37.25%股權、川能投對應分持43.74%股權與62.75%股權的局面。
“川能投是國有大型企業,開礦能力很強,控股國理礦業公司就是由其開采出來的資源給我們用,這是雙贏的結局。”前述雅化集團有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如此一來,雅化集團鋰產業的資源保障將得到加強。按照雅化集團2017年半年報,其鋰產業的主要原材料是鋰精礦,并且鋰精礦價格變動將直接影響鋰鹽產品的盈利空間。
2017年半年報表明,鋰產業已成為雅化集團繼民爆生產之后的第二大主營業務,上半年鋰板塊實現收入2.8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7%,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21.99%提升至27.4%,毛利率為16.07%。
雅化集團9月11日的公告亦稱,與川能投合作是公司對鋰產業發展戰略具體實施的重要舉措,可繼續將鋰鹽產品生產與銷售做大做強。
“我們已經將鋰產業作為主業在開展,規劃至少做到跟民爆生產業務同等規模,甚至超過民爆生產業務。”上述雅化集團有關人士透露,“鋰產業當然會更好,要不然我們干嘛要把國理公司的股份收過來?”
據公告,國理公司的主要礦產是其旗下的李家溝鋰輝石礦,探明的資源儲量為氧化鋰 51.2185萬噸。
但公告同時顯示,李家溝鋰輝石礦開采進度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其建設和開采前必需的立項、環保、安全生產許可等行政審批尚未辦理。
此前,國理公司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虧損3337.65萬元與440.95萬元,但2016年實現凈利潤2895萬元,這與當年4月雅化集團組建四川雅化鋰業科技有限公司購買鋰礦資源委托國理公司加工有關。而今年上半年,國理公司又虧損384.65萬元。
本次聯合川能投收購國理公司,雅化集團將支付收購款13976.94萬元,對應交易標的為杭州融高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和成都亞商富易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所持的國理公司12.75%股權。
預期至今從未實現
雅化集團和川能投共同收購的國理公司,這幾年的估值有較大的波動。
歷史公告顯示,雅化集團于2014年3月正式入主國理公司,當時獲得后者37.25%股權的代價是3億元。以此計算,當時雅化集團入股后的國理公司整體估值達到8.05億元。
之后,雅化集團繼續向鋰產業拓展,在出資8200萬元收購四川興晟鋰業有限責任公司后(下稱興晟鋰業),于2014年9月披露擬以10.04元/股發行4250.14萬股買作價42671.45萬元的國理公司剩余62.75%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1.4億元用于國理公司礦山建設前期投入。彼時,國理公司整體預估值為6.9億元。
可是,隨著國理公司2014年度嚴重虧損,雅化集團于2015年4月終止了收購國理公司剩余62.75%股權事項。
與如今將鋰產業作為主業來發展不同,雅化集團曾計劃將所持國理公司和興晟鋰業股權全部出售,以“更有利于公司集中精力加快民爆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根據*ST眾和2015年11月披露的重組預案,其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包括國理公司和興晟鋰業100%股權在內的資產,其中國理公司的預估值為89732萬元,雅化集團所持國理公司37.25%股權和興晟鋰業100%股權合計作價38200萬元。
然而,由于*ST眾和及其實控人持續陷入困境,盡管雅化集團等與*ST眾和約定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截止時間從2016年9月30日延長至2017年3月31日,但*ST眾和仍無法完成相關事項,上述交易只得以流產告終。
“*ST眾和本來沒有這個能力,當時是因為其他股東的原因在里面,我們只是配合的一個動作,并不代表我們不看好。”前述雅化集團有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他股東一直都想將所持國理公司股權賣掉,他們不想做這個產業的,是財務投資人。”
事實上,國理公司的其他股東與雅化集團還曾發生內訌,此前,國理公司11個股東聯名向雅化集團發送告知函,指責雅化集團獲得國理公司管理權后嚴重損害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存在輸送利益的嫌疑,導致公司生產經營管理長期處于不正常狀態,并要求罷免雅化集團派駐的管理層及國理公司董事長。
為此,雅化集團于今年7月14日發布公告專門作了說明。“現在再去糾結以前的事情有什么意義。”對于股東糾紛與現在收購的關系,上述雅化集團有關人士說。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還在于,雅化集團入股國理公司以來,標的的預期目標至今從未實現。
按照之前公告,在雅化集團入股國理公司之際,交易對方當時承諾國理公司2014年至2018的年稅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900萬元、2100萬元、3500萬元、5800萬元、5800萬元。
其后,雅化集團在擬收購國理公司剩余62.75%股權的預案中表示,預計李家溝礦將在 2017 年實現生產鋰輝石礦石規模為63萬噸/年,2019年擴產后將實現生產鋰輝石礦石規模105萬噸/年。
“2014年的時候整個行業慘淡,鋰鹽加工廠都是虧損的,很多都要破產了,這是受當時整個市場環境的影響,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上述雅化集團有關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