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陷入百億巨虧以來,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00566.HK,下稱漢能薄膜)錄得連續三期業績盈利。
8月25日晚間,漢能薄膜發布2017年度中期業績。1至6月,收入為28.54億港元,同比下降約13%;毛利達到10.93億港元,同比下降47%;凈利2.45億港元,同比下降70%。漢能表示,這是漢能薄膜自2016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以來,連續三期業績實現盈利。
上游業務為漢能薄膜帶來超過17億港元的收入。山東淄博及荊州項目,占上半年收入的60%;下游大客戶事業部及渠道銷售事業部收入為11億港元,占總收入的40%。
漢能薄膜稱,目前仍繼續向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執行薄膜生產線銷售的關聯交易,所有關聯交易均符合上市規則要求。
今年上半年,漢能薄膜對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漢能控股)的聯屬公司山東淄博漢能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執行了兩份共600MWCIGS薄膜太陽能組件自動化集成制造生產線銷售合同。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述兩個項目總確認除稅后收入為10.62億港元。經界面新聞記者測算,該筆關聯交易約占上半年總收入的37%。
自2015年7月至今,漢能薄膜遭香港證監會調查并強制停牌已有兩年多的時間。此前業內普遍認為,漢能薄膜與漢能控股的關聯交易是港監會介入調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2010年開始,漢能薄膜就一直與漢能控股簽訂多份薄膜生產線銷售合同的關聯交易協議。2011-2014年,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7.2億港元、13.2億港元、20.2億港元、33.1億港元,一路呈直線飆升態勢,關聯交易始終居高不下。2015年,漢能薄膜削減了96%的關聯交易,凈虧損122.33億港元,錄得該公司自2011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港監會于今年1月尋求法院命令,要求漢能薄膜前主席李河君促使漢能控股在下達命令兩年之內,支付尚欠漢能薄膜及附屬公司的剩余應收賬款;及簽署一份擔保合同,保證支付上述之應收賬款。
截至2017年6月30日,漢能薄膜貿易應收款項為63.45億港元。其中應收漢能聯屬公司貿易款項為32.73億港元;應收第三方貿易款項合計為20.94億港元(山東新華聯18.14億港元,荊州順佰太陽能應收2.8億港元);應收其他第三方貿易款項為9.76億港元。
今年3月,李河君與漢能薄膜訂立擔保契約,就漢能控股及其附屬公司對該公司的應收款項提供個人擔保,承諾將會在漢能薄膜股票復牌后之24個月內償還尚欠的剩余受擔保債務。截至2016年12月31日,受擔保債務為48.57億港元。
3月10日,漢能控股及其附屬公司對漢能薄膜償還了15億元,受擔保債務金額從減少至31.65億港元;7月28日及8月16日,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分別對山東淄博漢能所產生的新增應收款項償還3.9億元,以及對受擔保債務償還3億元。
漢能薄膜稱,截至本公告發表日期,李河君承諾促使漢能控股及其附屬公司,在漢能薄膜股票復牌后的24個月內,按照時間表償還31.65億港元的受擔保債務;漢能控股持有漢能薄膜已發行股本中的13.67億股普通股,以第一固定抵押的方式,抵押及質押予漢能薄膜。
該公司表示,將會繼續與漢能控股進行溝通,希望能早日償還所有應收款項及受擔保債務。
就目前情況來看,漢能薄膜至關重要的復牌事宜似乎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對于證監會提出的上述復牌必要條件,漢能薄膜表示將繼續竭盡所能,努力達成證監會對其的要求。今年1月,香港證監會公布了漢能薄膜復牌的兩項必要條件。其一,漢能薄膜必須出具一份詳細財務報表;其二,李河君在香港的商業管理活動受到限制。
與選擇晶硅路線的光伏企業相比,近年來,長時間居于非主流路線薄膜太陽能領域的漢能薄膜在下游業務的開發方面顯得尤為活躍,大玩跨界,主攻“住”、“行”兩大領域。
本周三,漢能薄膜宣布其美國全資子公司與奧迪股份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開展“奧迪/漢能薄膜太陽能
電池研發項目”,計劃在今年年底前聯合推出首輛集成薄膜太陽能全景車頂的奧迪原型樣車。此前5月,漢能薄膜也與摩拜單車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其薄膜太陽能組件集成到單車上保證智能鎖的用電。
今年7月底,漢能薄膜發布薄膜太陽能新品——“漢瓦”,是采用CIGS薄膜太陽能芯片與屋面瓦結合而成的新一代屋面瓦,宣布正式進軍建材市場。李河君認為,“漢瓦”潛在的市場規模是萬億級的。但界面新聞記者推算,漢瓦的售價在16.2元/W左右,是市場上屋頂晶硅組件的兩倍。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