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緯鋰能(300014.SZ)近日披露2017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44億,比上年同期增長63.65%,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3億,比上年同期增長161.37%。
其中,包括動力
電池在內的鋰離子
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97億,比上年同期增長155.63%。
自2015年加大投入以來,鋰離子電池逐漸成為億緯鋰能新的增長極,新能源汽車以及其對于鋰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功不可沒。
根據工信部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將達到200萬輛,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隨之而來的,是動力鋰電池的需求提升,申萬宏源預計,2020年我國鋰離子電池需求量達到200GWh,產能預計將超過270GWh。
不過,在目前來看,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商正面臨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和下游客戶的價格壓力,降低成本成為了現階段許多生產商的選擇。
卓創資訊鋰電分析師周天宇表示,解決這種情況或許只能將下游的價格壓力繼續往上游倒逼,鋰電池生產企業向上游材料商要求降低成本。
鋰原電池新戰場
億緯鋰能靠鋰原電池起家,2003年起,億緯鋰能對鋰/亞硫酰氯電池的可靠性進行研發攻關,兩年后的2005年,順利解決了電池配方、結構、密封、耐溫度變化問題等等。
真正的機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借助以智能電網建設為代表的國家拉動內需的經濟政策、進行基礎建設投資的機會,億緯鋰能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的鋰亞電池供應商,鋰亞電池內銷的80%以上供應智能電表廠商。
特別是在2009年,鋰亞電池營業收入較上年增加76.71%,公司也在2009年成功上市。在隨后的幾年中,鋰原電池一直作為主要業務,并且隨著電子煙市場的開拓,鋰原電池業務獲得了不錯的增長,營業收入規模已經從2009年的1.48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7.76億。
除了智能表計以及電子煙,近幾年億緯鋰能不斷拓展了其他業務。半年報指出,報告期內鋰原電池業務增長的主要細分市場是水熱氣表、GPS和共享單車、E-call和智能安防市場。
其中讓億緯鋰能走進公眾視線的事件是澄清摩拜單車智能車鎖爆炸電池非其生產。同時,透露其為共享單車智能車鎖提供電源系統解決方案主推鋰亞電池加SPC方案,是公司獲得國家專利優秀獎的產品,已經批量投放市場。
據了解,共享單車電池解決方案目前主要是三種,其中摩拜因為定位方案采用GPS精準定位,需要的電量稍大,采用鋰離子聚合物充電電池+太陽能充電板的方案,其他大部分共享單車采用的是鋰原電池方案。具體又可細分為兩種,鋰錳電池和億緯鋰能主推的鋰亞電池+SPC超級電容器方案。
一位共享單車電池解決方案供應商技術人士告訴記者,從成本上來看,摩拜采用的方案成本在其他兩種方案的兩倍左右。
不過,雖然尚未發生爆炸等極端事件,鋰亞電池可能也存在風險,主要是環保,特別是鋰亞電池需要專業人員更換,而且不能隨意丟棄。
“雖然鋰亞電池沒有重金屬污染問題,其電池正極材料是有毒有害物質亞硫酰氯,在泄露和處理時,會釋放出有毒和腐蝕的化學物品,對于環境是一個嚴重威脅。在國外,出于環保考慮,民用產品一般不使用鋰亞電池。”
由于鋰亞硫酰氯電池優越的超高低溫特性和極其微弱的自然放電特性,其最早在軍事和工業領域有十分廣泛的應用。但根據公開資料,在國內,早在上個世紀,鋰亞硫酰氯電池就被劃為軍民兩用的范圍,而且,在億緯鋰能等企業的市場開拓下,在民用領域越來越廣泛。
原材料價格壓力
雖然鋰原電池是億緯鋰能的老牌業務,但從增長比例來看,動力電池逐漸成為新的增長極。2010年利用超募資金開始布局鋰離子電池業務,2015年加大動力電池布局,在2016年,鋰離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30億,比上年同期增長160.40%,首次超過了鋰原電池業務。
這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根據8月3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藍皮書》預計,2017年國產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5萬輛,進口新能源汽車2萬輛,綜合有望達到77萬輛。
不過,億緯鋰能也指出,2017年,動力電池實際上受到了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變動和動力電池規范條件的影響。另外,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如鋰、鈷、銅等)價格持續波動,也使產品成本受到一定影響。
在此情形下,億緯鋰能為了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與供應商協商預付部分貨款來鎖定原材料的采購價格帶來預付款項的增加,致使預付賬款在本報告期末較年初增加6798.63萬元,增長533.54%。
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以鈷價為例,據國金證券, 2016年11月份開始,鈷產品價格開始全線上漲,今年1月至今,四氧化三鈷上漲102.6%,鈷粉上漲82.8%,鈷酸鋰上漲71.7%,電解鈷上漲52.7%,其中用于生產鋰電池的四氧化三鈷漲幅最大。
下游需求爆發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上游價格。周天宇向記者指出,七八月份相當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旺季,專用車之后,商用車也在放量。根據中汽協以往數據,增量基本維持在30%以上。
另一方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上游礦資源的供需失衡。以鋰礦為例,隨著鋰礦開采的不斷增加,鋰礦開采、選礦都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下游的供應。
在近幾個月,無論是鋰礦還是含鋰鹵水礦增量都是不明顯的。以產能較大的澳洲礦山為例,目前在正常供應的都是常規的三大礦山,新礦山的開發需要周期。
而且,為了推廣新能源車,下游車廠對于鋰電池供應商也在不斷要求壓低價格。雖然電動汽車很熱,但是鋰電池廠商還是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
周天宇表示,據他調研,一部分中小企業因為上游鈷價和鋰價的上漲已經承受不住,處于關停狀態。最致命的原因是資金難以維持周轉。
這種資金壓力來自于鋰電池產業鏈支付方式與賬期的不同。上游的鋰資源環節基本是現款現貨,甚至極少付承兌。但是到中游的材料以及電池環節,存在賬期,而且賬期很長,很可能需要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很難支撐。
“而對于資金較為充足的龍頭企業來說,反而在向鋰鹽廠商要更多的貨,為了獲取貨源,不惜加價。無論如何漲價,只要價格能夠在成本承受范圍之內,就果斷拿貨來維持現有的合同,使企業能夠生存,并且有資金進行周轉。”周天宇說。
面對成本壓力,億緯鋰能表示,除改進生產工藝外,通過提升生產效率和產能利用率,攤薄固定成本。
擴大規模也成了許多企業降低成本的選擇,擴大規模主要依靠自建工廠擴充產能,除了億緯鋰能,比亞迪、CATL、國軒等企業都在大規模的擴產,包括最近大量購買設備的珠海銀隆。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