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黑龍江省蘿北縣舉辦的“天然石墨產業發展研討暨五礦石墨綠色低碳產業鏈創新成果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做了題為《新型二次
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創新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的報告,詳細介紹了中國新型二次
電池發展歷程、技術進展及未來技術展望。
吳鋒院士表示,建立潔凈可再生的新能源體系成為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F有鋰離子電池仍面臨成本、里程、快充、安全及環境適用性等多方面挑戰,在正負極、隔膜和電解質材料領域如何創新,關鍵技術如何突破,如何實現低碳制造,如何在電池、材料及系統設計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等,成為中國二次電池與材料企業當下面臨的共同課題。
吳鋒院士表示,光伏、風電、儲能、新能源汽車等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將極大改變全球能源的生產、傳輸和消費方式,將會大范圍改變人類生活甚至地緣政治格局。新型二次電池作為能源轉化與儲存的重要環節,面臨著新的挑戰,要從基礎研究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入手,瞄準市場,形成產業鏈。鋰電池產業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洗牌,電池和材料孕育著重大突破,產業鏈面臨著來自各方的沖擊,機遇與挑戰并存。
吳鋒院士表示,鋰離子電池是石墨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天然石墨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人造石墨源自化石能源,其生產過程中的能耗、排放等問題日益突顯,天然石墨在“碳達峰、碳中和”及能耗雙控戰略背景下具有顯著的資源優勢,且符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一種新型低成本的負極材料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吳鋒院士表示,北京理工大學與中國五礦2020年開始在石墨科技創新領域開展合作研究,共同申報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2022年合作建立了天然石墨基負極材料聯合實驗室,圍繞天然石墨基負極材料在儲能電池體系的應用,共同探索和研發性能突出的天然石墨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新型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等方面的前沿技術,體現了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為推動我國未來儲能電池體系應用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責任編輯: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