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S創始人胡啟朝:混合鋰金屬電池是更實際的技術路線,預計2025年實現真正產業化
當下,全球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百年以來的一次轉變。自疫情后,不少傳統的車企看到了包括特斯拉、蔚來在內的新型車企的成功,于是,幾乎所有的汽車公司在過去幾個月內宣布,2030年至2035年開始停止生產傳統的汽油車,轉而做電動汽車。這背后,對電池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月26日,鋰金屬電池制造商SE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胡啟朝在接受藍鯨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固態鋰金屬電池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夢,到目前為止,全球沒有一家公司成功做出一個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而SES也是在嘗試過一段時間后,于2015年決定改變路線,轉而做混合鋰金屬電池。
資料顯示,SES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電動汽車高性能可充電混合鋰金屬電池開發者及制造商,在材料、電芯、模塊、基于人工智能學習的電池安全算法和電池回收再利用方面都有涉獵。據了解,SES的前身為 SolidEnergy Systems,總部設在新加坡,目前在美國和中國兩地經營電池原型生產廠。
在胡啟朝看來,目前電池行業內所有公司可以分為兩方面來看,一個是可制造性,這其中包括傳統電池企業和新興電池企業,傳統電池企業更注重產能,而新興電池企業更注重能量密度;另一個是成本控制,目前市場上電池成本在每年都有5%~7%的小幅增長,而鋰金屬電池在2025年底左右才能實現真正的產業化,基于此,成本優化便成為電池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方式之一。
此外,對于鋰電池的解釋,胡啟朝表示,其實目前比較成熟的電池叫做鋰離子電池,而除鋰離子電池之外,還有一種是固態電池,特別是固態鋰金屬電池,它的能量密度遠高于常規的鋰離子電池,但缺點是生產工藝復雜、可制造性非常差,因此產能也很低。
“SES結合了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鋰金屬電池的優點,開發出一款混合鋰金屬電池,它既保留了固態金屬電池高能量密度的優勢,也保留了鋰離子電池生產工藝和可制造性的一些優點。”胡啟朝說。
據他描述,相比鋰離子電池,混合鋰金屬電池擁有三點優勢:1、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是常規鋰離子電池的50%以上。SES此前與通用汽車、現代汽車合作發現,同樣一輛車,用傳統鋰離子電池充一次電可以跑300英里,而用混合鋰金屬電池充一次電則可以跑500英里以上。2、安全方面,混合鋰金屬除了通過材料的方式提高電池安全外,還會通過AI軟件數據收集的方式,對充放電環境、溫度、壓力、速度等方面進行預測,從而保證電池安全使用。3、從成本來看,目前車企之所以要和新的電池技術公司合作,開發下一代更高能力度的電池,最重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混合鋰金屬電池即是如此。他指出:“一個更安全、續航里程更高的電池,等于一個更便宜的電池”。
不過,從壽命周期來看,目前鋰離子電池和混合鋰金屬電池相差無幾,都在30萬英里以上,而一般當下車企給到的保證是在10萬英里左右,實際情況是遠高于此的。此外,快充部分,鋰離子和混合鋰金屬電池也都能實現在15分鐘內充到80%左右。
7月13日,SES曾對外宣布將通過與艾芬豪資本收購公司(紐交所代碼:IVAN)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將以SES的名義運營,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彼時,SES表示,預計合并后的公司股權價值約為 36 億美元(包括 3 億美元的或有對價),募資 4.76 億美元(假設艾芬豪的公眾股東沒有贖回)。交易結束時,SES的現金預計將超過 6 億美元,包括通過合并交易得到的資金和 SES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這些資金將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和2025年產品商業化提供支持。
而關于公司鋰金屬電池技術商業化的產能預測,據公司CFO劉靜介紹,SES在跟合作伙伴做聯合開發協時,預計在2024年啟動1GWh的試點設施,2025年啟動首個10GWh的電池工廠,該電池工廠產能預計在2027年增加至30GWh。
(責任編輯:水下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