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7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銷量首次突破400萬輛,達到418萬輛,同比增長5.1%,遠高于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整體增幅。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將2017年定義為“極其成功的一年”。如果對比去年的成績,海茲曼對今年的預期似乎有些保守和謹慎:“我們預測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總體增長率或與去年基本持平,大眾(中國)計劃在2018年取得和乘用車市場整體增長率基本一致的增幅。”
在大眾(中國)1月23日舉辦的一場小范圍的媒體溝通會上,海茲曼除了總結和預測,還談及了他對中國市場和政策的理解,以及大眾“Roadmap E”的最新進展。
歐Ⅴ插混車性能優于國六燃油車
內燃機與電動化相結合將成為車用動力技術發展的一個新方向,這是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的最新論斷。這也從另一個層面肯定了混動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戰略中的重要過渡作用。
海茲曼對此表示,從環保效益方面考慮,混動技術具有一定優勢。“達到歐Ⅴ排放標準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性能上比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內燃機汽車更高效。”他認為,中國在實施國六排放標準之后,達到同等排放標準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應該被放行。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應該同時推進具有先進技術且環保的內燃機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這也意味著,車企有必要對先進的內燃機技術做出進一步的投入。
海茲曼同時強調,根據世界各地不同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時間表也不一樣,但汽車產業最終目標還是純電動汽車。“在大眾(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中期發展目標中,我們絕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于研發不同類型、不同續駛里程的純
電動車型。到2025年,我們將與合資企業伙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共同投入100億歐元。”
據了解,大眾在華最先推出的純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為300公里;2020年底或2021年初,將推出基于MEB電動汽車模塊化平臺生產的車型,續駛里程可達350公里到500公里。
新能源汽車普及要具備三個條件
對于大眾如何續寫在中國的成功,海茲曼有著清晰的戰略規劃。“我們將攜手合資企業伙伴共創未來,并且我們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家中國企業。”海茲曼同時強調,“我們惟一的要求是期望市場能繼續保持公平競爭的環境,對所有競爭參與者一視同仁,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國際企業。”
江淮大眾是海茲曼所說的重要合作伙伴。據介紹,江淮大眾首款產品是一款A0級電動SUV。海茲曼介紹,大眾在華三個合資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將覆蓋不同的細分市場,與江淮汽車的合資企業主要生產大眾化的電動汽車產品。根據大眾“Roadmap E”戰略,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在2019年將推出全新新能源汽車產品,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到2020年,計劃在中國市場實現4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50萬輛。
“包括大眾汽車集團在內,接下來的重要任務是實現更高的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占比,這并不只是為了簡單地達成配額要求,我們更希望通過這一舉措能夠滿足油耗法規標準。”海茲曼直言,“實現這些目標的挑戰,不在于把新能源汽車生產出來,而在于如何將車輛銷售出去。”
根據海茲曼的理解,新能源汽車要真正普及,首先在質量和安全性上要達到傳統燃油車的水平;二是具備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保證使用便利性,并且解決里程焦慮;三是總體成本能夠與同級別內燃機汽車基本持平。“這也就部分解釋了為什么我們的新能源汽車量產產品推出稍晚一些,因為我們始終嚴格執行各項標準和測試。”海茲曼說。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處于政策導向階段,保持長期一致性的產業法律法規,對車企而言格外重要。“中國政府應盡快出臺2020年之后的法律法規框架,比如‘雙積分’政策、油耗目標等。”海茲曼表示,“汽車是投資巨大的產業,需要較長準備期,我們希望盡可能高效地做好工作,否則就有可能造成投資的浪費。一旦有關法規有變化或調整,企業希望獲得充足的前期準備時間。”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