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這一天,我跟領航員分時租賃CEO趙東寧聊了下
電動車分時租賃他從從一個行業從業者角度了解了一下中國分時租賃究竟出口在哪里。
一
7月,認識趙東寧,是因為他報名參加第一電動網即將在8月3號舉行的未來汽車開發者大會路演大賽。第一次到一個這么大的舞臺講話,趙東寧顯得比較緊張,而且作為一個程序員,他的演講也并沒有很多故事要講。不過最終他的項目成功進入大賽前十名。
趙東寧是遼寧鞍山人,父母都在鞍鋼,家里很早也就有了電腦,他初中高中上學那會正是2000年后,正是中國IT行業發展最蓬勃的時期,他高考進入了哈工大選擇的專業便是計算機,趙東寧算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了,對技術的興趣讓他并沒有立刻選擇就業,而是繼續進入悉尼大學學習,拿到了IT碩士學位。
與汽車產生聯系是在SAP公司,接觸到了車聯網。在這里他重新萌生了創業的想法,說重新是因為創業的想法最早就是趙東寧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計劃著未來會創業。那時的想法就已經有了分時租賃的雛形,是做一個去門店化的汽車租賃系統。
所以當分時租賃的大潮到來之時,趙東寧意識如果放棄了這次機會,可能會錯過一個實現自己理想的時機。
于是在2014年,趙東寧離職,找了兩個合伙人,大家商議了一下,覺得新能源分時租賃是一個貼近國家政策的不錯項目,這個市場機會應該很大。就這樣,幾個程序員開始了埋頭研發,領航員也成了這個行業中的一員。
二
趙東寧剛開始定位就很清楚,領航員不會去親自做運營,他們選擇去做一個技術服務商。他們向客戶提供標準化的產品,包括軟件、硬件、簡單的運營方式。但是領航員也并不是完全不參與運營,除此之外,領航員還會參與到用戶第一線,跟客戶深入合作,派出團隊成員到運營一線。
沒有做運營的原因,首先他認為運營商以固定商業模式去切入一個或者幾個城市,然后整體去運營項目這種投入重資產、建立運營團隊模式非常重,領航員體量有限,做不了。還有一個原因,趙東寧也坦言“目前分時租賃這個模式并不是太清晰。目前存在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領航員是可以盈利的,但是我們的客戶全部都在虧損。”
目前在中國,做分時租賃所有人想到的大概還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但趙東寧對我說,其實在一些三四線的縣城這種方式更受歡迎。他們選擇切入的也是三四線城市。而不是在一線城市跟巨頭火拼,他們也知道拼不過。
在趙東寧看來,縣城相比于大城市出行需求更為迫切,在一線城市,分時租賃是一種補充式的出行,與專車、出租車甚至共享自行車比也并沒有太多優勢。但在縣城,出行方式單一出租車、共享單車不完善,公共交通也不是特別便利,縣城去往村鎮的出行尤其不容易。經過他們調研發現,這種出行對于分時租賃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
而且在縣城做分時租賃相比于大城市優勢也比較明顯。首先,在城市中最大的停車問題不存在,不需要停車費;其次,充電樁的鋪設比較容易,不不要特別繁瑣的手續;最后,推廣新能源汽車概念在三四線城市是大趨勢,符合當地利益,很受歡迎。
依靠這種模式,2014年成立的領航員目前覆蓋20個城市,平臺車輛接近2000臺。趙東寧提供了一個數據,領航員在運營比較早的河北省保定市,與當地保定的跑線汽車租賃公司合作,占股30%,現在運營車輛一共70多輛,現在可以做到每月每車1400塊錢的收入,這個數據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
“領航員的愿景是,希望找到分時租賃的一個可復制的盈利模式。我們想做一些資源能力整合,領航員可能沒有能力整合,但我們希望當有人有能力可以整合的時候,領航員是一個重要的一環,是一個重要的條件。”
趙東寧提到,領航員將在下半年免費開放平臺,可以讓更多的用戶接觸到領航員解決方案。他希望在年底有100家、1萬輛車跟領航員平臺合作。他們也會選取一些企業深入合作,不斷探索優化自己的解決方案。加強與產業鏈上的企業合作,更好地完成閉環。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