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媒體《INEWS24》發表文章稱,LG能源解決方案、三星SDI、SK On的訂單積壓量有望突破1000萬億韓元(約人民幣5.5萬億元)。
而據SNE Research數據,截至2022年末,三家電池企業的的訂單合計余額預計在700萬億韓元(約人民幣3.8萬億元)左右,
當前韓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加速市場擴張的步伐。據此前SK集團的規劃,SK On目前計劃電2025年達到220GWh,2030年超過500GWh。LG新能源也于此前表示,到2026年將投入4萬億韓元,擴大在韓國的電動汽車電池的生產。
隨著我國鋰電池產業的崛起,全球市場競爭逐漸激烈,寧德時代的后來居上更是堅定了韓國電池企業趕超我國企業的決心,雙方的競爭不再局限于產能,進而延伸至鋰電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在高速增長的電池產能推動下,作為電池制造不可或缺的環節,行業對鋰電池材料的需求保持高速增長。
當下,全球鋰電池材料的生產主要集中在中日韓三國。
正極材料方面,中國正極材料廠商產能迅速擴張,具有一定的產能和成本優勢,而日本正極材料企業一直占據全球的技術高端,韓國材料企業產銷同樣客觀,但顯然難以滿足全球高速增長的市場,在產能方面競爭力較弱。
負極材料方面,中國企業同樣具有較大的優勢。2019-2020年,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市場TOP9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7席,另外兩家企業分別是韓國的浦項化學和日本的日立化成。
市場和產能并不占據優勢的情況下,韓國企業開始將觸角延伸至各個領域。
2022年12月,相關媒體報道,LG化學將以240億韓元收購韓國電池回收公司的股份,另有消息稱其還將于2023年在美國成立電池回收公司。
2022年11月,韓媒報道稱,韓國政府計劃與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等動力電池企業結成同盟,攜手布局電池產業鏈,并投資50萬億韓元布局電池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