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加速滲入汽車產業,從傳統汽車到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從駕駛員駕駛到未來的無人駕駛,百年汽車產業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其中,尤以決定產業未來發展走向的汽車電子為甚。“電動汽車形態的出現,徹底打翻了原有傳統燃油汽車電子產品的格局以及供應鏈格局。”日前,東莞鉅威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威動力”)總經理劉魯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缺失的BMS技術
眾所周知,以電池作為主要動力來源的新能源汽車,其整車構造與傳統燃油車大為不同,傳統汽車電子如發動機控制系統、底盤控制系統等已無用武之地,反之,以銜接電池組、電機和整車系統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則成為各車企重點關注的環節。
作為動力電池系統的一部分,BMS負責管理及維護各個電池單元,防止電池出現過充電和過放電,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監控電池的狀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追溯至2009年前后,即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之初,以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為代表的新型鋰電池很難找到與之相匹配的電池管理系統(BMS)解決方案,甚至放眼全球該解決方案也都極不成熟。
鉅威動力入局 累計配套10萬輛
基于此,早期在大型儲能電池管理系統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積累的鉅威動力,于2013年進軍電動汽車BMS,并通過2年的潛心研發在2015年實現批量交付。劉魯新說:“能夠短期內給一線車廠批量交貨,除了前期經驗技術的積累,也離不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扶持和引導。”
據劉魯新介紹,鉅威動力自成立以來有幸把握住了一批國家級電池管理系統科研項目,先后承擔了 “十一五國家重點科技支撐計劃中電池儲能大規模系統集成技術研究、“上海市高新技術產業重點項目計劃”大規模電池組均衡管理技術研究、“十二五863”計劃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十二五863”計劃微網群儲能技術研究等一系列國家級科研計劃。“目前已通過驗收的國家項目達到十幾個,通過這些科研項目,鉅威動力培養了自己的團隊,掌握了自己的技術。”
得益于長期的技術儲備和市場經驗積累,近年來,鉅威動力電池管理系統(BMS)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表現可圈可點。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鉅威動力已累計為超過10萬輛車配套電池管理系統(BMS)。僅2017年,鉅威動力電池管理系統(BMS)的交付量已達2016年的3倍。
對于2018年的銷量目標,劉魯新樂觀預測,從目前在售訂單量和客戶預定量來看,2018年交付量很有可能突破15萬輛,這一數量將超過鉅威動力2015到2017年三年的總和。
重新定位 拓展產品線
在采訪中,劉魯新不止一次地向記者談及“新型的電動汽車汽車電子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這個概念,其闡述道,“新型的”即區別于傳統汽車電子解決方案供應商;“電動汽車”指專注于電動汽車領域,不僅僅是純電動汽車,還包含輕混、中混等混合動力汽車;“汽車電子”則是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等新形態下的汽車電子產品。
“未來電動汽車汽車電子會在新形態、新技術以及新解決方案上不斷推陳出新,作為科技型企業,鉅威動力只有將自己定位為新型的電動汽車汽車電子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才能在行業巨變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劉魯新強調指出。
基于此定位,在現有電池管理系統(BMS)產品線的基礎上,鉅威動力必須規劃拓展更多的產品線才能提供一套完整的電動汽車汽車電子解決方案。對此,劉魯新表示,鉅威動力歷時一年多時間打造的整車控制器,今年就會有項目陸續落地,且今年還將通過合作引進兩條新的產品線。
據了解,為打造集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新型電動汽車汽車電子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鉅威動力早已于2016年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且計劃在2019年將該研發中心打造成行業領先的新能源乘用車汽車電子研發中心,與此同時,以商用車和儲能為重點研發方向的東莞松山湖總部研發中心也將于三年內落成。另外,到2020年,年產50萬臺套的汽車電子制造基地也將建成投產。
未來三年 重點突破乘用車
如果說2017年以前鉅威動力發力的重點在于新能源商用車,那么,接下來三年,鉅威動力將在鞏固商用車優勢的基礎上,重點突破乘用車。
眾所周知,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在產品品質、設計能力以及車型選擇范圍上鮮少有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而這一現象在接下來兩三年內會大有改進。
劉魯新表示,“就我們目前的合作伙伴來看,未來將會有一大批逐步讓消費者認可、接受的自主電動汽車投入市場。過去兩三年開發的幾個乘用車項目預計會在2019年逐步放量,且要到2020年才會帶來不錯的銷量成績,在此之前,公司將不太可能產生巨大的盈利。”在劉魯新看來,2017年全年77.7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與整體近3000萬輛的市場體量相比還太小。“新能源汽車只有達到每年300萬輛以上的產銷規模時,才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享利潤的時候。”其強調,隨著補貼政策退坡,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如果不做好長期作戰準備,很快將失掉這個巨大的市場。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