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的環境意識和對空氣質量改善的愿望日益加強,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迅速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對環境的改變也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而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充電樁的合理布局對推廣新能源汽車至為關鍵。國家電網作為國內最具實力的電力企業,在充電樁的市場布局方面不可置疑。而特來電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充電樁運營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早期,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內較為成熟的充電樁企業,已足見其實力不俗。
在北京,選擇與北汽新能源合作成立北汽特來電合資公司,進入北京充電樁市場。兩年來,北汽特來電已逐漸站穩腳跟,穩步發展。但是,如何面對和解決行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痛點,以及如何在未來進行合理布局等。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北汽特來電首席運營官、副總經理李好朋進行了專訪。
把握市場 合理布局
記者:特來電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充電樁運營企業,選擇與北汽合作成立北汽特來電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李好朋:特來電早在2014就開始籌劃在北京市場布局建設,公司正式成立于2015年9月,選擇和北汽新能源合作,一方面是因為北京是新能源汽車推廣最好的城市,尤其是在純
電動車方面,在全國具有很強的示范效應,而北汽新能源在北京市場的影響力是毋容置疑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北汽新能源汽車整車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在產品技術、人才積淀、管理創新方面有著獨到的優勢,雙方的合作有利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快速形成市場競爭力。
從北汽新能源方面來講,選擇和特來電合作也可以快速地切入產業鏈下游,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布局,更好的服務新能源汽車終端用戶,因此,雙方的合作和結合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記者:目前,您認為充電樁行業的現狀是怎樣的?
李好朋:目前,全國公共充電樁終端的數量大約是19萬根,私人充電樁大約是17萬根,而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已經突破了百萬輛,整體車樁比是3:1,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結構性的供需矛盾,造成這個矛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場站建設與場站資源供應之間的矛盾,與電力供應之間的矛盾,與公眾認知之間的矛盾等等。就北京市場而言,充電樁的使用率及服務能力仍需加強,緩解充電難的問題仍需要多方努力;同時,充電樁盈利模式打造以及行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也需要多方探索和實踐。
記者:充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在北京充電站數量不足、充電時間過長,對此,您怎么看?
李好朋: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整體來看是正常的,北京有別于全國其它城市的地方在于各種資源的稀缺和成本的高昂,即使在這種背景下面,北京的充電站建設規模依舊是全國最大的,問題在于這些場站并不是均衡的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所以大家會感覺到數 量不足、充電樁難找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比如政府層面考慮出臺更多的針對核心城區(四環以內)充電樁建設的專項政策,簡化流程手續;電網公司層面在配電網方面做好配合和協調,放寬高壓接入的限制;各類物業單位降低充電樁的準入門檻,優化停車收費管理制度等。充電時間過長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觀念的轉變,需求的倒閉,未來會快速的得到緩解。
記者:目前,雖然充電站的數量不足,但是充電樁使用卻效率低?您認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李好朋:特來電在北京地區已經建成有大約1.1萬個充電樁,但是使用效率也非常地低。我認為,從充電樁的需求端,新能源汽車仍處于快速增長時期,還有很多充電樁的服務能力需要釋放。另一方面,車輛分布和樁的分布匹配性也需要更進一步完善。
記者:關于充電樁使用效率低的問題,您認為有哪些可以實行的措施或方法?
李好朋:對于存量充電樁資源,要進一步做好分類管理,優質場站加大運營合作和宣傳推廣力度,提升用戶體驗,吸引更多的客戶;劣質場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布局不合理的場站要進行拆除和搬遷,對于經營不完善的場站要做好定向分析處理,通過各種手段進行激活改善。對于增量充電樁資源,從產品結構上要加大快充樁的布局比例,借助技術手段解決油車占位等行業共性問題,同時引導消費者養成利用谷電充電的習慣。
記者:目前,在北京地區,充電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面對大大小小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北汽特來電如何布局北京市場,在行業中取勝?
李好朋:目前,北京市場已經有三十多家充電樁運營企業,但是70%份額還是集中在前幾家運營企業。對于不同的充電樁運營企業,雖然大家都有賴以生存的經營策略,但是對于整個行業來講,我們還是要看主流。北京市場發展比較好的充電樁運營企業有國家電網,特來電、普天、星星充電等,這些企業各有各的優勢。對于特來電來講,我們的優勢在于強大的技術體系、開放的平臺支持、領先的市場規模以及成熟的應用經驗,我們對行業發展保持敬畏,我們也相信通過不斷的自我突破,可以不斷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記者:11月3日,北汽新能源表示,到2022年將在全國建成3000座光儲換電站,您對換電模式怎么看?
李好朋: 換電模式最早在公交車上應用,因為公交車裝電量大,充電要求高,因此在公交上運用換電模式,有很大的可行性。但是,前期國網主導的換電模式沒能處理好和主機企業以及公交公司的關系,加上產業鏈和技術術發展不成熟,整體并不成功。目前,除了在公交車方面使用換電模式,很多企業也在探索乘用車的換電模式,比如浙江的時空電動,依托于自己堅實的技術研發能力,圍繞特定車型定向開發和改造,好產品加上好的運營模式,最終取得了局部的成功。但是,換電站也面臨著重資產運營的問題,同樣也要解決電力接入、項目備案等多方面的問題,存在較大的困難,但未來可嘗試的空間會很大。北汽新能源依托自身的資源和技術能力,在全國建設布局光儲一體換電站,也是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值得嘗試,但我不認為換電模式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提升運營 改善體驗
記者:今年7月份,北汽特來電在北京建立首批“衛藍充電站”,目前,“衛藍充電站”的運營情況是怎樣的?
李好朋:衛藍充電站是基于和北汽新能源深入的合作關系,也是作為北汽新能源“衛藍計劃”的一部分提出的,主要是針對北汽新能源車主的價格優惠和專有體驗。目前衛藍充電站還處于探索階段。但不容置疑得是,未來北汽特來電還會推出第二批、第三期的“衛藍充電站”,給新能源的車主帶去更好的充電體驗。同時,我們提出的基于共建、共享、共贏的“E-person計劃”,就是希望吸引更多的加入到充電樁行業中來,“衛藍充電站”的建設對公司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記者:北汽特來電已經進入北京市場兩年多時間,您認為北汽特來電在2018年的戰略布局和計劃有哪些?
李好朋:北京市場的戰略性、重要性不言而喻。經過兩年的大力發展,北汽特來電累計投建并上線運營的充電終端已經超過1.1萬個;下一步工作重點就是從追求投建速度到重視運營效益轉變,通過提升運營能力和服務服務,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提升使用效率,改善用戶體驗。另外,在投建充電樁方面,會更加精準和高效,一類是行業領域的拓展,一類是優質場站的改擴建等。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