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9日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燃料
電池汽車大會上,中國一汽集團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透露,明年會開發出每升3.1千瓦的燃料
電池發動機。
李駿說,中國汽車產業有四個杠桿:一是政府的政策,包括補貼;二是市場和商業化;三是法規,中國政府是簽了巴黎協議的,里面有兩條,一條是到203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相當于2005年要降低60%到65%,另一條是中國整個碳排放要封頂;四是科技創新。這四個杠桿對燃料電池汽車都是有利的,燃料電池汽車在中國市場前景是樂觀的。
李駿認為,法規杠桿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很大,會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的大爆發。現在汽車產量每年都在增加,如何控制二氧化碳,就要靠法律,從2020年開始,每公里要排116顆碳,到2025年就是要排95顆碳。我們國家二氧化碳的法規非常嚴格,是按照整車的總質量來控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必須達到一個上限,才能夠準入和銷售。到95顆碳的時候,也就是2025年,1600公斤的車,用純電動是可以達到的,但純電動開350公里,二氧化碳也是高的,而且成本也很大。此時,燃料電池汽車就有很大優勢了。
李駿說,中國人愿意做大車,愿意做SUV,但怎么解決95顆碳。長城汽車是做SUV的,已有燃料電池汽車的產品規劃,一汽、東風、上汽也有這樣的規劃。燃料電池汽車現在最重要的突破是燃料電池發動機,如果沒有的話,市場再怎么熱,都不會造就一個產業。“在這里,我毫不夸張的說,明年我們就會拿出每升3.1個千瓦的燃料電池發動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