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資料顯示,新工廠將由海拉與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經營,耗資約2億元人民幣,海拉與海納川各占50%股份。新工廠占地面積達39873平米,建筑面積達21520平米,頭燈和車身小燈年產量各達60萬臺,以滿足北汽集團在內的包括北京奔馳、北京汽車,以及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對LED照明系統日益增長的需求。新工廠目前已經有100多名員工,在未來2年將提供250個工作崗位。
對于工廠建成后的產品和業務規劃,海納川-海拉車燈公司總經理王發浩介紹說,目前主要業務是圍繞北汽集團和北京奔馳提供產能輸出。同時,借助海拉全球研發資源和以及海納川在北汽市場的優勢,繼續開拓國內客戶。未來,該工廠將定位于覆蓋中國的中部以及沿海地區的整車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工廠的規劃方面,新成立的海納川-海拉工廠借力了海拉先進的規劃理念,通過模塊化規劃,可以保證在第一階段的生產過程中,同時展開第二個階段的廠區擴建。生產設備中則是采用海拉最新的第三代全自動化設備,同時其噴涂線在環保、節能、效能方面做了一個較大的規范化提升。
中近期,該工廠的主要產品將集中在全LED大燈技術以及一些車身的小燈技術產品。
發力車燈智能化,將為自動駕駛帶來什么?
新智駕在此前對海拉的專訪中曾提到過,作為最初以車燈事業發展和廣為人知的一級供應商,海拉目前的全貌其實不止于此。如今,海拉整體分為車燈和汽車電子兩大事業部,并正在圍繞汽車行業電動化、互聯網與數字化、自動化和個性化等趨勢上進行相應布局。
就在不久前,海拉電子事業部推動了與中國本土孵化器的創新孵化合作,這也是海拉在自動駕駛領域挖掘本土技術和產品的先發策略。那么另一方面,海拉車燈事業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在被問及車燈智能化對于自動駕駛汽車和未來交通所帶來的變革時,Bannert介紹說:
在車燈方面。面對汽車自動化程度加強,頭燈的技術發展至關重要。
例如,之前海拉發布新款矩陣式HD84頭燈模組照明系統,含84顆LED大燈,可以產生更高像素的投射。
未來,海拉的研發方向之一就是在高精度化技術上,允許車燈更加精準地照亮道路和投射。例如可能會有將近1萬個獨立控制的LED,在車燈前面進行投射,以此更精準地控制每一個LED的發射和照射范圍。
不同于原來的簡單照明功能,未來車燈將投射出更多信息,并且實現駕駛人員與周邊的環境的交流。比如利用車燈投射在地面上一些信息,引導行人。甚至可以將導航信息進行投射,這樣就更好實現了在自動駕駛中駕駛者與環境的交流。
除了大燈,車身的其他車燈也可以增強自動駕駛的一些功能。比如可以顯示汽車當前狀態,是啟動中還是熄滅了,自動駕駛還是有人駕駛的狀態,通過這種信息交互不僅能傳達駕駛者的信息,也可以讓外部人員更多了解這個車子的情況。
舉個例子,未來,整個車身的內飾照明將與現在有巨大的不同,一旦實現自動駕駛,駕駛者將有更多的自由,所以說未來的車身內部環境可以成為你工作甚至休息的一個空間。所以,在這種指引背景下,車燈的內飾燈設計將與現在完全不同。
正因為有自動駕駛的大趨勢驅動,車燈必然會在這條道路上進行一些創新性的變革。
新智駕將與此次工廠建成儀式發言人的訪談內容整理如下,受訪人包括(圖左二起)海拉集團車燈事業部管理董事會成員、北京海納川海拉車燈有限公司副董事長Markus Bannert;北京海納川汽車配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海納川海拉車燈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寶;北京海納川海拉車燈有限公司總經理、海納川海拉(三河)車燈有限公司總經理、海納川海拉天津車燈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發浩。
Q:目前中國業務板塊在海拉全球的占比是怎么樣的,未來預計達到多少?
Markus Bannert:用一個很具體的數字,目前中國業務占到整個海拉集團的14%。這個快速的增長得益于我們與本土的合作尤其是與海納川的合作,所以說客戶存在增長。在未來幾年具體目標可能達到20%甚至更多。
Q:此前海納川在三河已經有工廠,為什么還要在天津增設工廠,這是落實京津冀戰略考慮,還是說為了彌補廠房不足?
陳寶:我們在三河已經有工廠了,增建工廠的原因是原有工廠的產能已經達到了極限,我們在中國的業務發展非常快,三河工廠已經不能滿足了。同時,為響應國家京津冀一體化的號召,北汽集團也在政策層面進行布局。此外地方政府也給了我們大量的支持和一些優惠政策,同時也跟我們客戶有關,例如奔馳未來會將多款車型推向中國市場,工廠將對我們的客戶有一個支持。綜上,這是一個綜合的因素。
王發浩:補充一下,產能的情況剛已經講了,接下來,奔馳很快會在明年會上市一個C級車,以及在2019年將要上市GLA和GLB,接下來可能還有一款
電動車,都與我們有車燈產品供應方面的合作。目前工廠的120萬臺的產能,即60萬臺前大燈和60萬臺小燈的產能基本上就已經把這個占滿了。
Q:就在不久前,同樣是一級供應商(Tier 1)企業的德爾福宣布收購共享出行服務企業nuTonomy,有人說一級供應商正在對自動駕駛和未來出行服務廣泛布局,海拉如何看待這種Tier 1的身份轉型?
Markus Bannert:現在有一個的潮流,是很多Tier 1想轉型為Tier 0.5,更加接近主機廠。但是海拉至少在燈具這方面是希望能夠往更加低的方向去發展,在更加細分的市場上面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技術。
Q:新車燈工廠的技術研發實力是來自海拉嗎?海納川這邊有什么研發團隊的支持?
陳寶:海拉有非常深厚的技術研發能力,同時也在中國建立了非常強大的研發團隊。但是由于中國發展得很快,北汽集團內部也需要在車燈或是造型方面提供更好的支持。我們海納川一方面,從去年開始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在大數據、車聯網、輕量化、電子產品進行研發,做一些基礎的工作。
另一個層面,我們的合資企業也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這個研發中心特別是針對我國客戶的需求,針對中國客戶市場的變化,做出本土化的快速反應。我們開發了一系列很有競爭力的新模組,并已經拿到很多訂單。
Q:能否具體介紹一下目前海拉在華的燈廠和車燈業務部署情況?
Markus Bannert:我們在中國最大的燈廠在嘉興,主要生產頭燈和尾燈,頭等的年產能可以達到250萬到300萬的水平;尾燈現在超過了500萬,將要達到600萬的水平。我們還有最早的一個燈廠布點在長春,這個工廠是在90年代就已經建立了,主要服務的客戶是一汽大眾。另外在長春其實我們有兩個布點,除了燈具的生產工廠外,還有一個是內部的模具工廠,專門服務于海拉燈廠。成都也有一個燈廠布點,主要是和我們的另外一個合作伙伴(富維)一起建立的。在過去幾年,海拉的布點基本上已經翻番了,布點的增長也幫助海拉在中國市場的持續增長。
Q:如何評價LED照明系統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能夠給出一個整體預期?
Markus Bannert:近兩年燈具的照明技術發展很快,5年前沒有人預見到LED能有今天的廣泛應用。隨著氙光燈在未來幾年有可能完全退出市場,雖然還會繼續在一些地方應用,但是我們發現LED光源的滲透率和應用率都會持續地增強。在很多的改款或是換代車型上,LED的應用已經極大地取代了之前的光源。我們會覺得這種趨勢不僅是在全球,也是在中國也是有同樣的發展。關于市場的一個預期的話,現在不方便給出,但是我們從海拉的角度來說,未來LED占我們的生產包括開發將要達到50%以上。
王發浩:簡單補充兩個信息,我們新工廠目前將要生產的燈具全部都是LED光源,包括前大燈和小燈。第二,我們在河北燕郊的生產工廠,目前已經在開發的以及正在跟客戶進行前期開發的項目90%以上都是LED光源。我們在整個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燈具的發展方面已經遠遠超出了原來對整個光學性能的要求,從造型、技術等方面也有更多的要求。燈具已成為了整車的賣點之一。【完】
(責任編輯:admin)